▲本报“巷子记者”周立(左一)和向军(右一)与社区老人在一起。 回顾>> 在重庆这座巷子纵横交错的山城里,有一群特殊的新闻工作者——他们既是记者,也是社区的“编外干部”、居民的贴心人、困难家庭的守护者。 “巷子记者”队伍从2007年年初开始打造,18年来,他们以脚步丈量民生,用笔触传递温情,成为重庆晚报践行“用报道共铸和谐社会,用真情抚慰读者心灵”理念的鲜活注脚。 讲述人:廖伟 原《重庆晚报》副总编辑 “巷子记者”走近居民心中 2005年,《重庆晚报》率先开辟社区新闻板块,提出“用报道共铸和谐社会,用真情抚慰读者心灵”的宗旨。2007年,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将《重庆晚报》社区新闻部作为试点,正式提出“巷子记者”概念——要求记者摒弃浮夸文风,深入社区“当编外干部”,与居民同吃同住,挖掘最真实的民生故事。 在这之前,这支平均年龄仅27岁的年轻记者队伍,因经验不足面临质疑和困难,比如社区干部在与记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心存疑虑,再比如一些记者的稿件题材比较单一,内容“浮于表面”。 成为“巷子记者”后,他们用实际行动打破隔阂:农村来卖草药的老人到下午了还没吃饭,记者主动掏钱“请客”;高考学子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学费发愁,记者向报社申请慈善基金……时间一久,社区干部和居民逐渐认识到,和自己接触的记者不是只顾写稿赚钱的机器,而是一个讲感情、有良知、有责任心、可以深交的朋友。慢慢地,他们开始主动给记者提供线索或信息。 信任建立起来后,一些社区特意为记者安排了办公室。“巷子记者”们也把自己当成社区的“编外干部”:每天按时到社区上下班,和社区干部一起走街串巷了解民情;还经常利用自己的方法和渠道协助社区干部处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驻弹子石街道的记者向军,长期泡在这个拥有4.4平方公里面积,5.6万常住人口,35个主要社会单位,8个社区居委会的“责任区”内,对“责任区”的各方面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以至于街道负责宣传和妇联工作的干部,每次搞活动都要先找向军商量,请他帮忙出主意。 “巷子记者”不断产出好作品 在日复一日深耕社区的过程中,《重庆晚报》“巷子记者”先后推出了《8岁女孩撑起一个家》《挖媒老师刘念友》《爱情天梯》《大巴山,那些黎明前的火把》《生命中的红舞鞋》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深度报道,3次荣获中国新闻奖。培养出周立、向军、张水红、陈寒星、韩毅等一批优秀“巷子记者”。社区群众也被这些鲜活、亲切的新闻所吸引,每天都关心重庆晚报上有没有他们身边发生的新闻,有没有驻本社区记者的稿件。 2008年3月,全国新闻媒体“关注民生·共建和谐”新闻报道研讨会在重庆召开。《重庆晚报》社区新闻部记者向军代表“巷子记者”作主题发言。向军在会上分享了每位“巷子记者”牢记于心的24字特色:“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摸着脉搏、扒着地皮、贴着人心。” “巷子记者暖人心”成佳话 “巷子记者”在用心了解百姓苦乐、努力采写百姓关心的新闻的同时,也经常用爱心行动传递着和谐之音。记者贺怀湘在采访时结识了一个双手残疾的人,在了解到他独自一人艰难养育着一个正上小学的儿子后,贺怀湘便经常给孩子买吃的,并到他家为孩子辅导功课。记者孟祥伟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位因车祸高位截肢的居民带着12岁的女儿艰难生活的情况后,多次到居民家里帮助做家务,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周边一些学生也定期到这户人家开展送温暖行动。 记者们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通过新闻报道传递互助友爱的理念、宣传社会良好风尚的同时,更应该以身作则。“巷子记者暖人心”的事迹也在重庆各个社区中广为流传。 用脚步丈量民生,用笔触温暖人心。令人欣慰的是,18年来,《重庆晚报》经历一次次改版与升级,但“巷子记者”的精神与初心始终不变。在媒体形态巨变的今天,这份“贴近泥土”的坚守,恰是新闻行业最珍贵的底蕴与未来方向。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征集 1985年5月1日,重庆地区第一张都市报——《重庆晚报》创刊。今年,它将迈入创刊的第40个年头。 它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及“中国十大晚报”等荣誉;它始终坚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理念;忠实地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呼吸与命运…… 春华秋实40载。从纸媒到智媒,从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到全媒体传播的多面手。如今的《重庆晚报》,在重庆轨道全线网上线,以正年轻、正活力的面貌,与这座城市天天见,继续引领着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为反映这40年来重庆改革发展的新变化,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拼搏进取精神,讲述这些年来重庆人生活的日新月异和所思所想,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厢遇晚报——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为主题的征集活动,邀请你用一张照片分享你与《重庆晚报》的故事,用一段文字讲述你与它、你与这座城的不解之缘。 在此,本报真挚地希望在这场跨越时间只为寻找共同记忆的征集活动中,能看到你的身影,让那些值得记录和收藏的瞬间“昨日重现”,让那些值得发扬和传承的点滴能激励我们再次启航! 扫码填写“我与重庆晚报的故事” 更多故事回顾 1、“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 “十大感动人物”周书平的新春全家福 2、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②|《重庆晚报》这个栏目 促成设立“为重庆争光奖” 3、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③|残奥冠军廖克力: 《重庆晚报》陪我走过30年 6、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⑥|爱情天梯 晚报献给世界的一封情书!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