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细化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部署,紧扣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强化超常规培育壮大民营经济举措,民营经济稳进增效,部分重点指标好于预期、全国进位、西部领先。 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9822.61亿元,同比增长6.2%,分别高于全市、全国GDP增速0.5个、1.2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比重61.6%、较2023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1%,分别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同期全国民间投资高10个、8个、8.2个百分点;民营经营主体累计达到367.3万户、同比增长1.73%,占全市经营主体总数97.82%,较2023年提高0.0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实现1376.8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市税收比重47.8%;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8.74%,占企业类贷款28.15%。 2024年运行情况 1 民营经济量质齐升,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9822.61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市、全国GDP增速0.5个、1.2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比重61.6%、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从规上民营工业看:实现总产值15349.66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6.4%。民营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带动下同比增长48.4%,高于全市规上民营工业增速40.3个百分点。从民营服务业看:1—11月,规上民营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23.61亿元(错月数据),同比增长5.3%,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43.6%。 2 民间投资较快增长,投向结构改善明显 2024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1%,分别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同期全国民间投资高10个、8个、8.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5.9%。从行业看:消费品、医药、材料、摩托车等产业领域民间投资延续较快增势,带动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分别较2023年、同期全市工业投资增速高2.5个、5.8个百分点。从项目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3.4%,分别较2023年、同期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42.8个、33.1个百分点,是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扎实推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改革,促成签约项目582个、金额502亿元。 3 民企进出口降幅收窄,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4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民营企业4122家、同比增长11.95%;进出口总额3233.7亿元、同比下降0.9%,分别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高8个、0.5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45.2%,较2023年高0.6个百分点。从进出口规模看:民营企业出口2386.6亿元,同比增长7.8%,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高13.96个、1.6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61%,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81.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9.1%、摩托车出口增长28.3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2124.3亿元,同比增长7.4%,较2023年、同期全市平均水平高6.29个、3.41个百分点。 4 创新主体加快集聚,科技赋能成效不断彰显 2024年,全市有效期内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042家,同比增长16.72%,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91%;民营科技型企业累计达69503家,同比增长19.27%,占全市科技型企业99.55%。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0家、1381家、32家,累计分别达6251家(民营5794家)、5035家(民营4489家)、310家(民营225家)。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全市“2024民企科技创新指数100强”中96家属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74家企业主动实施绿色低碳转型,100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较上年增加25.81%,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3.99%。 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双倍增”行动带动新入库科技型企业11296家、新评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3295家。马上消费金融、智翔金泰等民营企业推出“天镜”金融大模型、“塞立奇”等重大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加速见效。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240家民营企业与企业科技特派员团签订服务协议并开展服务活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涌现出原伦生物、北仑科技等一批校企科研成果转化典型案例,单个转化金额最高达2.8亿元。 5 民营经营主体扩容增量,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2024年,全市新增民营经营主体50.79万户,累计达到367.3万户、同比增长1.73%,占全市经营主体总数97.82%,总量位居西部第6位、全国第20位。全市民营企业新设14.84万户,累计达到114.56万户、同比增长2.7%,占企业总量95.95%、较三季度末提高0.04个百分点。 6 税收增长总体稳健,制造业税收支撑有力 2024年,民营经济实现入库税收1376.8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升1.7个、1.8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比重47.8%。第二产业税收增速逐季提升,同比增长3.3%,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升5.5个、2.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稳定发展大盘,入库税收同比增长5.5%,剔除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到期缓税入库及当期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留抵退税等因素,同比增长12.8%。第三产业税收稳中有增,同比增长2.4%。其中,受赛力斯新电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增收拉动,批发零售企业入库税收同比增长11.9%;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税收同比增长14.9%、19.5%。 7 社会贡献作用突出,稳就业促振兴成效明显 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城镇新增就业64.84万人,占城镇新增就业总量90.2%。“万企兴万村”行动扩面提质增效,全市累计11178家企业对接5919个村,实施兴村项目13146个,投资总额629.95亿元,捐款捐物26.91亿元。深化“齐鲁民企巴渝行”活动,93家鲁企结对87个村,促成消费扶贫21.6亿元,带动重点帮扶县产业投资14.64亿元。 下一步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细化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聚焦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着力以超常规举措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奋战一季度、决胜“开门红”。 强化稳企助企惠企,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能?破解生产经营成本难题,推进“疆电入渝”工程建设,强化电力供给,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实行配气价格优惠,对民营企业合理的新增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完善物流保障体系,建设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构建干支一体化运行的物流集散网络,助力物流降本增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推动优质民营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加快建立民营中小微企业信贷“白名单”制度,助力民企融资增信。畅通银政企对接渠道,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信贷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上市辅导和支持力度。强化数据数智赋能,加快重点领域数据归集,对民营企业申报中新信息通信媒体联合创新发展资金项目给予补助。破解民企用工需求难题,强化人才用工支持,搭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拓展民间投资增量空间?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搭建全市统一的民间投资项目推介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项目。常态长效抓好国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协同发展改革。提速推进赛力斯全球研发中心、理文110万吨绿色新材料全产业链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促进工业民间投资平稳增长。加快推动房地产领域“三大工程”建设以及“两久”项目处置,着力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支持发展“大胆资本”,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引导民营企业有序进入空天信息、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开展“龙头引领”行动,探索经营主体“大带小、强带弱、互相帮”有效路径,打好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组合拳”,进一步挖潜民间投资增量。 强化优质主体培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完善民营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创新型民营企业。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强化“一企一策”培育扶持,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航型民营企业集团。聚焦智能科技、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级、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和国际科研活动,加快突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和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应用场景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在战略性原材料、特色工艺集成电路、重大技术装备等领域加大研发生产布局。支持民营企业融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构建,提升民营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健全“渝企出海”服务体系,推动外贸稳量提质?深入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支持重点民营电子企业争取订单。加快推进“渝车出海”,推动赛力斯问界等车型出口,组团拓展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订单。深挖中间品出口潜力,大力拓展绿色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加快出台新型易货贸易政策措施,推动有意愿和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新型易货贸易试点,争取国家支持汽车变速箱保税再制造试点落地。培育壮大民营外贸主体,建设出海“一站式”服务全生态链应用平台,完善涉外法务、涉外金融、国际传播等重点服务体系,推动行业协会成为出海服务主力军。引育一批涉外法律、国际商事、国际仲裁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探索设立海外法律服务中心,为渝企出海开展跨境投资并购、知识产权、商事调解等提供专业化服务。 加力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民企发展信心预期?加快民营经济的地方性法规立法进程,出台《重庆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加强涉企行政检查年度计划管理,探索实施“承诺免检”,规范涉企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为。构建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闭环管理。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不当干预市场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融资”“信用+执法”“信用+审批”等便民惠企场景。新增一批“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推动数据治理共享、简化办事指南、重塑办事流程。迭代“民呼我为”工作机制,及时办理反馈涉企诉求。持续推动优化网络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营造民企发展清朗网络空间。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精准落地,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原标题:稳进增效!重庆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已超六成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