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内,智能设备轻微的嗡鸣声如同轻音乐静静流淌。刘平正指导着一些“新手”工人用机械臂将泛着银光的原料送入数控加工中心,经过精度切削、钻孔、打磨等工序,一个个球形阀体被慢慢运送至装卸平台。 “操作符合标准,产品质量合格,就是在操作方面还不流畅,下来还得多练练。”适当点评,多点鼓励,刘平期待这些年轻工人能够在制造行业扎下根来、潜心磨炼“硬本领”。 ▲全国人大代表刘平。由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又是企业特级技师,刘平对行业发展尤为关注。在他看来,机械制造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技术、设备、员工、环境等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尤为刘平所看重。他认为,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发展了,员工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过去的一年里,营商环境一直是刘平调研、分析、思考的重点。随着调研的进行,刘平对营商环境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他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社会的保障。 “履职期间,北碚区法院的创新法治教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刻,特别是“党校+法院”模式,通过真实案例模拟法庭审判,法治教育更加生动、贴近实际,深入人心。”刘平认为,这种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可复制、见效快”的特点,值得大力推广。 去年两会,他提交了《关于“抓住关键少数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在全国推广“党校+法院”特色法治教培品牌试点的建议》,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在回复中表示,将认真研究提案中的案例与建议,并开展相关调研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刘平。由受访者供图 从营商环境延展开来,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先进制造业、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是刘平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生产设备正从单纯的手工操作到向智能制造再到智能工厂转变。一线工人们不仅要精通先进设备的操作要领,现场加工工艺、刀具、夹具、工装的设计、熟练运用电脑绘图、电脑编程,还要及时了解先进的加工技术、机器人、通讯等智能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可谓“十八般武艺”都要具备。 但刘平在调研中发现,现状不容乐观:企业急需有知识、有文化、技能精湛、适应多工种的青年人才,然而,事实却是很多年轻人愿意去当外卖配送员、直播间主播等,却不愿进工厂、不愿进入制造业。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约束多、薪酬低,劳动时间长、强度高,成长慢、待遇差’是不少年轻人对制造行业工作的普遍看法。”刘平说,一线青年技术工人大量流失不仅令生产制造一线的技能工人越来越缺乏,更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非常不利。 “从提升待遇、改善环境、完善制度着手,从拓宽年轻人的成长空间着手,让青年人才在企业里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才能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刘平说,今年他将重点围绕“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机制”相关内容提交建议,为持续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应用迭代,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原标题: 编辑:张春莲 校审:王薇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