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昨日,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以下简称“轨道分局”)了解到,重庆轨道公安始终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警务工作,2024年累计帮助乘客找回手机等物品467件,帮助152名走失人员回家,开展紧急救助80余次,全年收获锦旗317面。 数据整合,重要物品平均寻回时间缩短45分钟 2月15日,市民周女士定制1.2米锦旗赠轨道分局刑侦支队,致敬民警马骏及其战友从海量监控中锁定关键帧、跨省追回存有珍贵教学资料的手机。 去年12月31日,周女士在红旗河沟站遗失手机后,民警连续21天筛查了12处摄像头,最终通过车门玻璃反光捕捉到捡拾者的身影。经追踪发现遗失手机已从永川流转至四川成都,民警启动跨省协作机制,联动永川、成都警方,历时27天跨越两省三地追回失物。 “他们用熬红的眼睛‘死磕’真相!”周女士感慨,民警将“螺丝钉精神”钉进每帧画面。 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轨道分局合成作战中心依托一体化实战平台,整合轨道交通区域图像数据,组建巡防力量可视化调度平台,对轨道区域内发生物品遗失等求助警情第一时间开展查控处置,根据现场处置需求快速调集巡防力量参与信息要素核查、人员核查、人员拦截等工作,重要物品平均寻回时间缩短45分钟。 “学习雷锋‘干一行专一行’的钻研态度,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信息化手段与实战经验的有机融合。”轨道分局合成作战中心民警颜小林说道。 立体化寻人,一年帮助152个家庭团圆 “警察同志,我和老伴走失了,她没得手机,啷个办嘛!”2月22日15时,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站内,七旬老人焦急地向轨道分局勤务四支队执勤民警杨超求助,称与记忆衰退的老伴在18号线换乘时走散。 民警迅速调取监控锁定轨迹,发现老人误乘至2号线大坪站,随即联动沿线警力协查,同步安抚家属情绪。不到1小时,民警在大坪站站台找到茫然徘徊的老人,安全护送其返回,重逢瞬间,老人紧握民警双手哽咽致谢。 此类事件时常在轨道区域内上演。2月28日,轨道分局勤务二支队辅警徐东接指令到园博园站寻获85岁认知障碍走失老人舒婆婆,随后通过其随身老年手机联系家属。次日,老人之子杨先生寄来感谢信,赞誉轨道公安践行“老吾老”传统美德。 据了解,针对老人、儿童等易走失群体,轨道分局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构建起“快速响应—精准研判—全域联动—温情守护”的立体化寻人机制,2024年帮助152名走失人员回家,与家人团圆。 应急救护,处置乘客紧急情况80余起 “站台有乘客晕倒!”2月25日11时20分许,勤务一支队民警郑海南运用急救培训技能,对突发癫痫的小女孩乘客紧急送医救治,抢回黄金救援时间。 作为城市运行的主动脉,轨道交通区域的应急救护能力事关数以百万计市民的生命安全。 2024年,轨道分局联合重庆市红十字会、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在冉家坝站、弹子石站、四公里站、沙坪坝站、两路口站等十余个重点车站配备AED急救设备。 与此同时,开展全员急救资质培训6次,培训覆盖民辅警、学校师生、轨道职工、保安队员、社区志愿者1800多人,其中有150人取得初级救护员证,国际认证救护员20人,逐步在重庆轨道区域形成“覆盖全域、协同响应、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护和处置网络,成功处置乘客癫痫发作等紧急情况80余起。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轨道分局供图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