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什么情感问题和困扰,欢迎你来吐槽、撒泼、哭诉……倾诉热线:63900090、467386368@qq.com 近日,针对读者通过“厢遇”小程序及《小燕夜话》栏目邮箱(467386368@qq.con)提出的社交困惑,本报《小燕夜话》栏目专家周小燕给出专业建议,为大家答疑解惑,助力解决社交难题。 内向女生如何主动交友? 小邹: 我是一名初中女生,性格比较内向,玩得到一起的朋友也就一两个。爸妈要我多交朋友,我内心上也是这么想的,但总是不敢主动。请问有什么交友方式可以推荐给内向女生呢?或者说我应该顺其自然吗? 周小燕: 孩子们的自然交友有两个特点:一是好奇心,二是有价值。你把自己定位为“内向女生”,或许有贴标签之嫌。心理学研究表明,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努力成为怎样的人,这是自证陷阱。如果你想有所改变,那就请先撕下标签。 或许你是位安静深沉的女孩,喜欢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交往,有一句话你一定听过——“鲜花盛开,蝴蝶自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认真学习,发展至少一项特长,拥有独特的见解,成为有思想有自信有希望的魅力女孩,伙伴们自然就会向你围过来。青少年吸引朋友的“一招鲜”:某门功课特别出色;会唱好听的歌;会拍好看的照片;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而练习过程中的心得,也会成为你与他人交流的话题。当然,通过成长日记交好朋友,也是很棒的方式。总之你有好东西可以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体验,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请珍惜这段最美的时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疏远的朋友还要走动吗? 刘先生: 我从小到大都没有长时间离开过重庆,所以身边朋友挺多的,但是最近感觉有些朋友越来越远,相处起来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但觉得“多一个朋友多条路”,碍于情面维护关系,还是时常走动,可聚在一起感觉都是应付了事。我很困惑,到底是要“断舍离”,还是继续保持这种微妙的关系? 周小燕: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朋友自然就多了,就像我们住的房子一样,时间久了,东西就多了,每一样东西好像都有点作用,但很多东西已经好久都没用过了,到底要不要保留?当你起心动念要不要“断舍离”时,就意味着你开始思考人生的减法哲学啦。人生路漫漫,有人来了,又有人走了,有人重逢,又有人永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友谊,又如何迎接人生呢?以前总觉得“多个朋友多条路”,维护友谊是为了有用,然而有些朋友你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用,但眼下的维护成本却实实在在;有些朋友看起来不会给你更多的帮助,但你就是狠不下心来舍弃。这些问题,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你怎样回答它们,你的人生就是怎样的。可以预见的是,人的精力有限,你在泛泛之交里疲于应付,就难遇知音之交。年龄与阅历到一定阶段,如果有生命复盘意识,就会练“静”的功夫:沉浸式工作与沉淀式友谊,这是对职业与友谊的提纯升级,也是自己需要修行的减法哲学。 不想做“透明人”怎么办? 吴女士: 我刚入职了一家公司,办公室里有很多同事。每当闲下来的时间,大家都有说有笑的,我一个人在一旁沉默不语;中午下班,大家吃饭也都成群结队,就我一个人落单。我感觉我成了办公室“小透明”。请问周老师,职场新人如何尽快融入办公室圈子呢? 周小燕: 刚入职一家新公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也都是陌生的,你想融入,却又害怕、担心不被接受。是呀,这是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那什么是你和他们之间都熟悉的呢?大抵是工作内容吧。在同一家公司,为着同一个企业目标而工作,那么工作本身就是办公室圈子里天然的关系媒介和链接话题。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公司的业务流程、工作要求、协作方式,而后可以观察领导同事的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可以与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同事进一步发展相关话题。不必着急,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和耐心,在正常的工作节奏里,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优秀工作的你,能协同同事解决问题的你,能帮助领导完成业绩的你,自然会成为大家的焦点。那时,想做“小透明”也都不由你呢。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编辑:蒋丽霞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