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一线男星在澳门输光10.3亿元”。近日,这样一则信息,在网络平台搅起千层浪,各种猜测纷至沓来,多名男星不得不紧急辟谣。 众说纷纭之时,公安网安部门出手了,最终查明,该信息为一男子用AI软件编造的谣言。 男子徐某强,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利用AI软件的智慧生成功能,很轻松地就编造出“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发布,造成谣言迅速传播扩散。 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算是为这场闹剧画上句点,但是一条毫无根据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掀起一场互联网上的“海啸”,真相疲于追赶的背后,“AI向恶”显露出几点特性:低门槛、易伪装、强传播。 一方面,AI加持,使得在网络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成本变得更低,另一方面,算法编织易于传播的话题,让plus版谣言更能击穿人的心理。所有技术都存在两面性,都有“双刃剑”效应。如何用人类智慧驾驭人工智能,趋利避害地使用技术,是AI时代的重要课题。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从9月1日起施行,届时,使用AI生成内容,比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都必须在规定的位置添加足够明显的标识。 平台方面,也要加强审核,着力发展反谣言工具,用“魔法”打败“魔法”。 法律划界、平台担责,唯有构建起多元共治的治理生态,才能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有效防范技术被滥用的风险。 原标题:第1观察丨莫让AI成为谣言“帮凶” 编辑:田露军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