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部制造业重镇,重庆正以“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创新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加速培育“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今天上午,重庆市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大会为做大做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指明了怎样的方向?首先一起聚焦现场。 一场大会 绘出重庆制造业“作战图” 这是今天大会的一份资料——“1+4”文件征求意见稿。1是推动“四链融合、四侧协同”三年行动计划的核心部署,4分别是创新孵化载体、“人工智能+”和耐心资本,以及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套完整的政策指引,更是一张多维协同的战略蓝图。技术赋能、资本支持、人才集聚,重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在被系统性推进。 “力争今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奋力打造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涪陵区委书记黎勇说。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谭本宏透露,长安将构建高效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综合体,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2025年完成新一代飞行汽车试飞,2028年完成长安自研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凌健告诉记者,将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增加高端产能供给,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我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表示,深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持续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力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等7项重大任务,奋力交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从去年12月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全市两会,从“新春第一会”到今天举行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四侧协同”“四链融合”,已然成为当前重庆经济领域的“热词”。“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侧”: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如何以“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加速形成科技资源高效聚合、创新链条高效衔接、创新价值高效实现、新兴产业快速培育的生态体系。我们来看看在日前全国两会上爆火的“明星”机器狗,它背后有着怎样的创新“加速度”的故事。 机器狗出圈 “四侧协同”硬核支撑 这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狗边牧,这只是“重庆造”的智能机器狗哮天,聪明狗狗大作战,你更pink哪只呢? 智能机器狗“哮天”是如何做到聪明、灵活又听话的呢?它的背后,是有硬科技在支撑。眼前这个从重庆大学走出来的年轻创业团队,就是哮天的“主人”。2021年底,这群年轻人入驻重庆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进行高动态机身硬件与核心控制系统的开发。在AI技术的加持下,让机器狗能够理解并响应语音指令,成为人们的智慧陪伴“宠物”。这也是我国首款实现高集成化的小型智能四足机器人。 恒之未来(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康啸虎介绍,目前他们第一代产品的形态和功能已经基本完成了封闭,预计今年年中就会上线发布,后续他们在科研以及市场领域都会是双线并进的发展。 重庆明月湖国际智能科创基地总经理张艺蒙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正在打造共享工厂,能够去支持这些团队从百台千台甚至到万台的量产。通过这种支撑体系的构建,让企业能够把未来的研发、市场、销售、品牌等全系化的团队都放在重庆。 机器狗“哮天”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其背后“四侧协同”的强劲支撑。政府侧发力——其研发受益于明月湖国际智能科创基地对产业新生态的积极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资源得以优化整合,从而形成“技术研发—原型验证—产品迭代”的完整链条;研发分工——这只年轻团队负责设计与控制算法,合作伙伴完成硬件加工,芯片则来自行业前沿企业,创新链环环相扣;再从企业侧来说,“哮天”定位为情感陪伴,填补了国内“机器人宠物”市场空白,既切中市场,也体现了市场需求对创新方向的牵引作用。 在今天举行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市还特别提到要创新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培育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再来看看重庆先进材料产业的小身材、大能量。 小身材 大能量 重庆先进材料“材智”过人 从一米的高度,让手机直接跌落在大理石材质的地板上。普通玻璃最多遭受5次试验就会支离破碎,而这块玻璃,至少摔50次以上都没事。它就是重庆制造,被用于华为手机屏的“昆仑玻璃”。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一波介绍说,这个叫明石瓷玻,里面含有亿亿颗纳米晶体。玻璃在跌落的时候,要产生很多微裂纹,有了这个晶体以后,它就阻碍了裂纹的扩散,就好像混凝土里面加进了亿亿根的钢筋。 小屏幕,大智慧。这样的先进材料,不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科技进步息息相关,更是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而像鑫景特种玻璃这样的行业领跑者,在重庆还有很多。 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南部顶面,整体采用了“热致调光玻璃”。它能靠感知温度自动变色,在实验室225个浴霸大灯同时炙烤下还能降温8度。 重庆禾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一部部长钱德伟介绍,制作“热致调光玻璃”的核心材料是高分子纳米凝胶膜。当环境温度升高的时候,凝胶膜中的高分子链会收缩,形成一个雾化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可以阻隔96%的红外线和99%的紫外线,是全球首创。 2024年,重庆先进材料产业产值超过6200亿元。从纳米级高分子材料到万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先进材料正助推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的结合,是重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前,重庆已在五金、汽摩、医药等重点行业布局,通过“产业大脑”这一“数字神经系统”,形成全产业链的智能决策体系。宗申动力依托“汽摩产业大脑”,实现加工参数的自动匹配,生产效率提升20%;赛力斯智能工厂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将新车下线时间缩短至2分钟,展现了“未来工厂”的硬核效率。从进度来看,我市正按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三级梯次发展,力争到2027年建设20个以上“产业大脑”、20个以上“未来工厂”,持续提升“重庆造”产品智能制造水平。 如何强化“四侧”高效协同、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在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任毅教授看来,应该建立“政府侧引导 社会侧支撑 产业侧聚能 企业侧驱动”的四侧协同体系,通过系统化机制打破边界,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的四链共融共通。政府侧应发挥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的优势,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创新创业环境,按照“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细分赛道,制定“一行业一政策”的精准政策包;社会侧应发挥公共服务平台“枢纽作用”,促进科技资源协同共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侧应优化完善产业图谱,构建“产业大脑”,支持链主企业构建“创新策源点-产业协同链-生态赋能网”三维协同创新系统;企业侧应鼓励大型企业纵向、横向、沿链的多维方式整合,带头建立“未来工厂”,攻关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激发新动能,共同打造“市场需求牵引 核心技术突破 应用场景验证”的创新体系。 资本、人才、科创,环环相扣,“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打通要素配置卡点堵点,构建行业大脑、未来工厂,进一步夯实智能制造底座,每一步都紧扣多维协同产业新生态的构建。重庆产业升级的大幕已经开启,未来的重庆制造,值得期待。 原标题:重庆第1眼 |“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 重庆产业引擎向“新”推进 编辑:杨雪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