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站里的美食文/张华 清晨,轨道站外的春雨,淅淅沥沥。 我迈着急促的步伐,钻入轨道站。环线、九号线、一号线共用的沙坪坝站,互通换乘通道宽敞的空间,人潮涌动。 这里,持续不断的吆喝声,和一字儿排开的摊位上,摆满了花色品种繁多的美食:原味豆浆、油条、蔬菜稀饭、蒸饺、白水蛋、手抓饼、驴打滚、糯米团、山药白糕、蛋糕、面包,还有五颜六色的寿司等。早晨上班路过,这是我所见到的美食。 下午下班回家,途经这里,发现又增加了不少新品种:老刘兔头、铜梁凤爪、卤腿卤翅、卤豆干、凉拌藕和海带等食材,让我应接不暇。那氤氲的香味,直往我鼻孔钻,不由自主咽下一大口唾液。 清晨,小姨家的糯米团摊位,高峰时,来往的顾客不断。一男一女两位年轻摊主,忙得不亦乐乎。 摊主动作娴熟,蒸熟的糯米从保温桶抓出,他们用双手捏,糯米变成软软的、粘粘的饼状。中间放上一截油条,用力将包裹油条的糯米捏紧,放在手掌上轻轻一搓,糯米团就变成椭圆型。 然后,将糯米团放在散发着香味的,炒熟的黄豆粉里一滚,雪白的糯米团,变成黄色,闻着香,口感软糯粘脆,十分诱人。 有次,我见到一个上小学的女孩,站在摊位处不走,旁边头发斑白的大爷对她说,你在家吃了蛋糕的嘛!快走,要到上学时间了。 小女孩撒娇卖萌,就是不动,说买糯米团中午吃。大爷拗不过她,只得掏钱买。看来这糯米团着实诱人。 后来我了解到,摊主挺辛苦。天不亮就起来,淘洗糯米,上笼蒸糯米,将糯米放入保温桶;炒黄豆,时间短了不熟,时间长了,又怕炒糊,影响口感,他们丝毫不敢懈怠,炸油条亦是如此。 备好食材后,放在露营车里,运至轨道站。清晨七点,准时开卖。周一到周五,他们都出摊,雷打不动。 (作者单位: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