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25日召开的江北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获悉,目前,该区已有3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企业上榜“2024重庆民营企业100强”。这两个数值,均为全市第一。与此同时,该区上市企业数量与市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市首位。 “大块头”民营企业扎堆集聚,有力推动江北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江北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79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区GDP比重的51%。 江北凭啥有这么多“大块头”民营企业?主要得益于多年来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该区连续三年获评全市营商环境便利度第一,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营商环境是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做大”的? 先来看两个案例。位于江北的重庆葵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去年成功申报了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科研项目。“从项目申报到资金落地,江北区里全程提供‘管家式’服务,甚至派专员协助梳理技术路线图。”这家企业的董事长王爝说。 2024年底,位于江北的陶然居集团,在打造“渝味360碗”示范街区面临交通动线规划难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马路办公”,协调多部门成立专班,仅用一周便打通堵点。“政府解决问题的速度比我们预想的更快!”该企业总经理李奇说。 一个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能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做大”? 江北区的做法,首先是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制度性成本。该区在全市首创“百千万”联系服务经营主体全覆盖机制,即全体区领导联系超百家重点企业、行业主管部门服务上千家“四上”企业,街镇园区基层干部服务十余万户经营主体,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9万件,办结率在98%以上。 此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持续升温,急需修建智能生产基地满足产能,重庆溯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因此焦急不已。港城管委会在走访中了解该企业诉求后,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将以往“接力跑”的串联办理模式改变为现在“一起跑”的并联跟进模式,在最短时间内推动“三证齐发”,实现了交地和开工“双同步、零时差”。 法治环境,也在制度性成本之列。江北区设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对15个领域365项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2024年,江北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频次下降20%以上。 在减少制度性成本的同时,江北区还通过优化要素配置,积极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例如,设立49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民营科创项目顺利扎根江北。 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支持。江北区聚焦“三支持、三优化、一助力”,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破解发展难题,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出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条、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江北“极核引领”15条等重大举措,量身定制11个方面、54条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包”。 同时,该区还建立重点民营企业库,常态化监测运行情况,通过“真金白银”和“定制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例如,该区锚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出台“研发补助”等专项政策,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做大”,本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江北区提出202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50亿元、经营主体超14.5万户的新目标。为此,2025年,他们将持续发布民间投资机会清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民营经济产业业态。 原标题: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⑱|“大块头”民营企业为何扎堆江北 编辑:田刚 校审:王薇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