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⑮|21岁的平民英雄

2025-4-2 09:53 |来源: 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重庆科技学院(现重庆科技大学)的学子,真棒!

2005年国庆节,九龙坡长江边,一群青年正在玩耍。他们是重庆科技学院(现重庆科技大学的学生。突然有人大喊,“救命!孩子被冲走了!”只见近岸的江里,孩子的头一沉一浮。一个青年挺身而出,跃身下水,冲向孩子。

十月的长江,又急又冷。青年不幸被江水冲走,再无踪影,而被长江水带走的那个青年——他叫李恒太,时年21岁,大二。

174355855467ec979a23ca7.png

颁奖典礼前

他的父母沉浸在丧子之痛中

2006年初春,李恒太的父母来到重庆,他们来出席重庆晚报首届“感动重庆十大市民”颁奖典礼。

他们从遥远的东北飞过来,李恒太父亲戴着一顶时髦的白色棒球帽,与陈旧的衣服很不协调;他的母亲,衣款起码10年以上。

颁奖典礼在解放碑万豪酒店举行。现场掌声阵阵,泪光闪闪。心灵碰撞,热血奔腾。这些,我在现场看到了。典礼结束,原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眼睛湿润:太感人了,太感动重庆了!重庆晚报的这个活动,从明年起,由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共同举办!全场掌声雷动。

典礼结束后,副总姜春勇对我说,你陪李恒太父母下去吃个便饭吧,人家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我们来到酒店自助餐厅。李恒太父母黑瘦,他们坐在餐桌边,沉默着,父亲掏出香烟狠狠吸,母亲满脸悲伤,眼含泪花。

我问他们:“这里是自助餐,我给你们取去?”父亲把烟摁灭,说:“我们自己来吧。”

我带着他俩穿行在香气四溢的食盘间,他们怯怯地取菜,可能不太习惯用不锈钢菜夹,母亲不小心将菜屑掉落在餐台上。他们盛了盖不住盘底的一点素菜,坐下轻轻吃。

我叫服务员拿来筷子,换过他们手中的刀叉。父亲的脸稍稍松懈了一些。母亲苦着脸,仍沉浸在丧子之痛中。

我问他:“喝点啤酒吧?”李恒太父亲摇头。我便去取食物,回来,见他们已将素菜吃光了,盘子干干净净无一点残渣。我说:“再去给你们取点肉食吧?”李恒太父亲一把抓住我,说:“谢谢了,我们吃好了。”他的母亲将脸抬起来,眼睛定定看着我,说:“记者,我们吃好了,真的。”

我叹了口气。是啊,老年丧子,人生大恸,即便满屋玉食,他们哪有心思吃?

餐厅很安静。远处有三三两两的老外正用餐,交谈如耳语。背景音乐是某部电影的配曲,记得电影开篇是一个少年在金黄的麦田里奔跑,给人留下很深印象。我联想起李恒太:春天,东北大平原上,他也曾在麦田里奔跑过,如今却再也回不到故乡。为了他人,他永远沉没在重庆长江段……

颁奖典礼后

他的母亲从朝天门到三峡大坝,一直盯着江水

请李恒太父母来重庆前,我曾与他们通电话,说:“按报社规定,你们过来,报社可以报销一个人的火车票。”

父亲回答:“现在春运还没完呢,火车票不好买,我们准备乘飞机过来。”

我有点犹豫,“乘飞机呀……”

父亲听出了我的迟疑,说:“你们报不报销没关系,哪怕自费,我们也要来出席恒太的颁奖典礼。”又说:“今年除夕,我知道儿子回不来了,但还是给他摆了筷子和酒杯。每次一想起他,我的头发就一缕一缕地掉,快掉光了!”

难怪,眼前这男人戴着棒球帽——可能还是别人送的!面对丧子之痛的他们,我想找点别的话。

问他的母亲:“你退休了吧?”她一愣,说:“我是农民。”她似乎看懂了我的意思,说:“记者,你能来陪俺坐坐,已经很感谢了,你千万不要怪我话少啊。”她又说:“昨夜,我又梦见恒太了!”说罢,她泣不成声。

父亲取出一张合影:前面站着一个风华正茂的英俊青年,像裴勇俊,后边是满头浓发憨笑着的父亲——那父亲与眼前的这个男人,完全成了两个人。

我心里一声叹息,想起给他们报销车票时,父亲说:“只给我们报销一个人得了。”我说:“那不行,你们把儿子都献出来了,报社不能让你们走着路回家呀!”

餐厅的音乐低婉回荡。我问:“你们明天怎么安排的,需要什么帮助?”父亲说:“不再麻烦你们了。我们明天准备到恒太下水的地方去看看,再给他烧炷香吧,也许今后也来不了了。”

我说不出话来。想起颁奖会上,由我给他们儿子撰写的颁奖词,汗颜——我真理解他们的儿子吗?我甚至没问他们:“儿子会游泳吗?”不管会不会游泳,面对生死,儿子的毅然、决然和奋不顾身,实为真心英雄!

“感动重庆”这一市民生活中的精神史诗,仍在传唱……当我把老两口送到酒店门外,灯红酒绿与鼎沸的人声迎面扑来。报社接他们的车来了。母亲突然弯下腰,从一个塑料袋里掏出一个小包,说:“记者,我要送你点东西。”我赶紧推辞:“我们有纪律,不能收的。”她抓住我的手说:“我不听这些,你一定得收下,这是我自己上山拾的榛子,不值钱,是心意!”父亲说:“收下吧,收下吧,感谢你给我们恒太写的那些词儿呢,他如果水下有知,也会笑的。”跨进车门前,男人突然回身握住我的手问:“啥时来东北?我一定用我们的礼仪接待你。”

目送他们消失在雨雾中,我久久没挪步,眼眶湿润。

一周后的大清早,他们打来电话,说已经回到家了。女人说:“我们是坐船走的,一路想看看恒太安睡的长江。”男人接过电话说:“恒太妈从朝天门上船后,几乎没离开船舷,一直到三峡大坝才回舱。”我听罢,泪目。男人叫李明德,女人叫崔成莲,家住辽宁省抚顺市,曾悬赏一万元寻找他们的儿子,至今未果。

快20年了,如果李恒太健在,也该是40余岁的壮汉了……


174355855567ec979b52379.jpg

作者/张卫

我为李恒太写下颁奖词

他来自遥远的白山黑水,在他求学的另一个故乡,他还没来得及细读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青春就永远凝固在21岁。他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用生命诠释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最新内涵!


17405411118723.png

“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征集

1985年5月1日,重庆地区第一张都市报——《重庆晚报》创刊。今年,它将迈入创刊的第40个年头。

它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及“中国十大晚报”等荣誉;它始终坚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理念;忠实地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呼吸与命运……

春华秋实40载。从纸媒到智媒,从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到全媒体传播的多面手。如今的《重庆晚报》,在重庆轨道全线网上线,以正年轻、正活力的面貌,与这座城市天天见,继续引领着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为反映这40年来重庆改革发展的新变化,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拼搏进取精神,讲述这些年来重庆人生活的日新月异和所思所想,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厢遇晚报——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为主题的征集活动,邀请你用一张照片分享你与《重庆晚报》的故事,用一段文字讲述你与它、你与这座城的不解之缘。

在此,本报真挚地希望在这场跨越时间只为寻找共同记忆的征集活动中,能看到你的身影,让那些值得记录和收藏的瞬间“昨日重现”,让那些值得发扬和传承的点滴能激励我们再次启航!

174355855667ec979ceb7c4.jpg

扫码填写“我与重庆晚报的故事”

更多故事回顾

1、“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 “十大感动人物”周书平的新春全家福

2、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②|《重庆晚报》这个栏目 促成设立“为重庆争光奖”

3、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③|残奥冠军廖克力: 《重庆晚报》陪我走过30年

4、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④|九寨沟地震后的“母亲海”

5、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⑤丨持续帮助 “乖乖”的这17年

6、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⑥|爱情天梯 晚报献给世界的一封情书!

7、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⑦|扎根巷陌,书写人间 “巷子记者”三获中国新闻奖

8、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⑧|梅花奖得主沈铁梅:晚报是我艺术路上的见证者

9、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⑨丨《重庆晚报》铁杆粉丝: 泛黄报纸见证时代温度

10、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⑩丨“拆围墙,建广场” 重庆人民广场的建成 晚报也出了一份力

11、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⑪|英雄之城:神舟飞天的背后力量 杨利伟亲笔向晚报读者问好

12、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⑫|驻点三天三夜 见证重庆江北机场诞生

13、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⑬|它的40,也是我的40 我与晚报共成长

14、我与重庆晚报的故事⑭|我与重庆晚报的过往



编辑:戴林 杨雪

校审:周圆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