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春天的邀请函 文/艾晓林 提及清明,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以水墨画般的留白,让我们在迷蒙烟雨中,望见唐朝牧童遥指的酒旗。短短的一首七绝,构建了中国人对清明的基本审美意象,开启了中国人绵延千年的清明叙事篇章,深深烙印进我们的集体记忆中。 谚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北方地区气温回升迅速,降水稀少,干燥多风;而江南一带降雨则逐渐增多。这段时间,正是春耕农忙的重要时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华北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农民们忙着灌溉、施肥。在江南地区,农人们开始早稻育秧,满心期待着秋天的丰收。清明也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段,此时树木成活率高,生长迅速。 清明“三候”,建构起独特的物候认知体系。初候“桐始华”,白桐花绽放如雪,苏轼曾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赞美;二候“田鼠化为鴽”,阴气潜藏而阳气旺盛,田间地头鴽取代田鼠活跃起来;三候“虹始见”,春雨过后,七彩虹霓横跨天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此时“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 清明,既是节气,亦是节日。它融合了清明节、寒食节和三月三的上巳节,成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重要节日。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传是黄帝的诞辰。其源头可追溯至周代的祓禊仪式,最初旨在祛邪祈福。古人认为,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阴气尚未退尽,邪气易侵,人们在水边举行香草沐浴,用兰汤祛除邪祟。青年男女们纷纷走出家门,在河畔嬉戏玩耍,互赠芍药等花草,以表达爱慕之情。《诗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生动展现了这种纯真浪漫的爱情场景。汉代宫廷开始将“三月三”定为固定节日,魏晋时期文人雅士流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好不快活。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让四十一位名士的酒杯随清溪漂流,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唐代长安的曲江池畔,丽人们云鬓花颜,踏着青草留下环佩叮当,杜甫笔下描写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正是盛唐气象的真实写照。直到今日,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三月三仍是盛大的歌圩日:壮族的绣球漫天飞舞,侗族的芦笙响彻山林,畲族的乌米饭飘香四野,不同民族用各自的方式续写着春的乐章。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食节”。寒食节的起源,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紧密相连。《左传》记载: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甚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重耳回国重新登上国君之位后,对那些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却唯独忘了介子推。待想起时,介子推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屈,与母亲抱树而亡。晋文公懊悔不已,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全国百姓在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这既是对介子推高洁品质的缅怀,也体现了古人对传统的敬畏与坚守。 今天,清明节习俗正发生着创造性转化。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中,全球华裔通过5G技术实现“云祭扫”;上海福寿园推出二维码墓碑,扫描即可观看逝者生平影像;全国多地实现“代客祭扫”服务,专业礼仪人员按古礼完成祭祀流程。“慎终追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祭祖时,我们更不应忘记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英勇牺牲的无数英烈,走进英烈“云纪念堂”,为他们献花、敬礼、祝福,让英烈精神代代传承。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寒食节禁火寒食,催生出许多适合冷食的特色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山西流行的“子推饼”,也叫“寒食饼”。通常用面粉、红枣等原料制成,口感香甜,营养丰富。青团也是不可或缺的美食,还有金黄酥脆的馓子、老北京讲究的"寒食十三绝"、苏州的酱汁肉、岭南的清明虾、皖南的蒿子粑等等,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味觉记忆。 清明期间,踏青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插柳也不可或缺,而蹴鞠,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用皮制作成球形状,里面装满米糠,大家一同用脚踢,与如今的踢足球颇为相似。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5月20日,“蹴鞠”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独特的氛围和丰富的文化内蕴,深深触动了诗人们的情思,创作出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别生离处”,将寒食禁火的冷寂化作穿透时空的哀鸣。黄庭坚《清明》里“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的慨叹,展现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别具一格:“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描绘出寒食节时长安的迷人春色,又委婉地讽刺了权贵的特权,还因此让他获得升迁。 清明时节,惠风和畅,杂花生树、莺飞草长、花团锦簇,正是春天最美的时光。在扫墓祭祖、踏青插柳之中,在追思与欢愉的交织里,完成跨越时空的生命意义思考与对话。这是连接生死、沟通天人的特殊节日,更是春天向大地发出的一封热情邀请函。(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