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吴启富:仪陇有德

2025-4-10 18:02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仪陇有德

文/吴启富


黎明破晓,晨曦透过薄雾给金城山描绘了一道金边。我站在金粟书岩脚下,屏住呼吸,抚摸着青色的崖壁,仿佛回到了从前。

金城镇是仪陇老县驻地,位于海拔793米的金城山半腰,相传徐向前元帅在这里战斗过。在金城山东面的岩壁上,由徐向前元帅亲笔书写的“金粟书岩”几个遒劲大字,在朝阳映照下熠熠生辉。每个字高7米有余,5公里之外清晰可见,堪称一绝。金粟书岩始建于1985年,全长800米至1200米,高20米至28米,镌刻了朱德郭沫若启功舒同等伟人、名家的书法作品210多幅。涵盖了真、草、行、隶、篆等多种书体。当年我从教师改行当记者时,第一次惊奇地看见这么多的书法作品以《仪陇有座书山》向省报投稿,被省报《发现地理》栏目刊用了整整半版。

2005年,我随仪陇县城搬迁来到了嘉陵江边新政镇工作。今天,故地重游,青石崖壁在朝霞里泛着赭红,四百余方摩崖石刻次第排开,如同打开了一本线装古籍。朱德的“革命到底”方正浑厚,字字嵌进石纹,倒像是山体自然生长的筋骨。最壮观的是书岩入口镌刻的朱德亲笔书写的“德”字,面积达46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摩崖石刻汉字。最奇的是崖顶几株古柏,盘曲的根须竟与石刻的飞白笔触纠缠共生,让人分不清是草木在摹字,还是笔锋在追风。

行至崖腰处,忽见唐向东和几位老者对着一方石刻比画。唐向东从仪陇县文化馆退休,是张思德纪念馆张思德雕像的模特,我曾经采访过他。他说:“那年红军过境,张思德把舍不得吃的半块馍喂给伤员。”说话间,他的竹杖在“德”字最后一笔处轻轻一点,晨光恰好漫过石棱,那个字忽然就活了。

仪陇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以剪纸、书法、篆刻等名义授予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仪陇县县城新政镇离堆山公园,颜鲁公的《鲜于氏离堆记》残碑就嵌在离堆的峭壁间,千年前的墨痕早被江风揉进石髓。我在斑驳的碑文前久久徘徊,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童声轻诵:"德不孤,必有邻……"转身望去,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正拾级而上,胸前的红领巾像跳动的火苗。

清晨的嘉陵江水泛着粼粼波光,我踩着新铺的人行绿道,沿着县城宏德大道朝红色金典广场走去,恍惚间竟生出走在墨香里的错觉——这座川北小城,原是泡在千年翰墨里长成的。

暮色里的德园别有一番意趣。青砖小径,垂柳拂面。来到金松湖的“德”字回廊,每隔十步便嵌着不同字体的"":篆如青铜鼎纹,隶似汉简遗风,楷若唐碑神韵。廊道中几位少女正在对着手机直播,她们在讲述仪陇的故事。仔细观看,手机壳上“德”字logo把仪陇的辨识度瞬间放大。“我们仪陇人啊,是把''字刻进命里的。”穿紫红色旗袍的大姐见我端详的目光,笑着指指金鱼山的那边:“去过新政离堆没?都说那是老天爷摆的砚台,嘉陵江的水就是磨了千年的墨。”

夜色渐浓时,我站在滨江大道的楼顶远眺。对岸的离堆山果然形如砚台,江涛拍岸声里,忽想起县志里记载的旧事:三年困难时期,仪陇人硬是省下口粮支援外地,自己啃着观音土却把“德”字描得更亮。此刻江风送来远处广场的歌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稚嫩的童声掠过粼粼江水,惊起几只白鹭。

江水依旧在书写,把""字写在每道波纹里,写在晨昏交替的天光中,写在两岸生生不息的炊烟上。



作者简介:吴启富,笔名金城山,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现任仪陇县文联常务副主席、作协主席。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有文章见诸新华社、《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南充日报》和《知音》《分忧》等媒体。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