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画水不如画心易铃垚 重庆市启诚巴蜀小学校5年级5班 指导老师:喻晓琴雨水浸湿了土壤,花朵无力地倚着坛面,雨点杂乱地打在地面,又是一阵“哗啦”声。 我心不在焉地挠着头,望着窗外的雨点,“滴答!滴答!”每一滴仿佛都重重地打在我心上。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我呆呆地望着钟表,笔尖都已经干了,才不情愿地开始染色。那朵花像是瞪着一双呆板的眼睛,让人微微发抖。 “微笑,微笑;乐观,乐观……”这个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我想起了妈妈在我哭泣时的安慰:“面对困难,要向它微笑,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 我想起爸爸与我谈心时的开导:“哭不能解决问题,把心静下来做事。” 我想起了国画老师的教诲:“用心想方法,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外面透来一丝阳光,雨后的新鲜空气让人感到愉快。我笑了起来,放弃了消极的态度,画中花儿也柔和了许多。 我如释重负,托着下巴,与花儿“互动”。宣纸平整如镜,仿佛在静静等待墨韵的洗礼。颜料被我一顿操作,在纸上凑出了“奇妙组合”。到给花朵点蕊时,好似在和它玩“抽风”游戏。我熟练地操起笔,在纸上跳起了“抽象迪斯科”,画中的花儿仿佛在抿嘴浅笑。 国画临近收尾,就像大厨最后收汁。我的手虽然平时毛毛躁躁,此刻却稳得像老茶树上歇脚的蜻蜓。那个总把“完蛋了”挂嘴边的小哭包,此刻正学着牡丹的模样舒展眉头。外面的一个家长看着我,发出“啧啧”的赞叹。 我成功了,一次次的用心,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积累…… 窗外的风柔和地吹着,花儿在风中摇曳。原来,画花最难的从来不是画形,而是画出心里那簇永远淋不湿的火苗。 小编点评 小朋友的作文富有童趣,展现了创作国画——《牡丹》时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呆板,到中间的互动,再到结尾时“心里那簇永远淋不湿的火苗”,文字生动,比喻精彩。 编辑:杨雪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