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重庆金融系统支持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成效如何?4月22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获悉,一季度全市人民币贷款新增1672亿元,较上年同期翻番;贷款余额达6.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魏海滨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2025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全面贯彻市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持续靠前发力,融资总量供给充足。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坚决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能早则早、宁早勿晚”的要求,投放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资金349亿元,带动全市人民币贷款新增1672亿元,较上年同期翻番;贷款余额达6.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这也是近三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支持企业在各类市场发行债券超745亿元,同比增长3.6%。在各项政策措施带动下,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733.8亿元,同比多增532.3亿元。 聚焦重点领域,信贷投向结构更加优化。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坚持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总牵引,锚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的联动,抓实政银企融资对接,推动辖区信贷投向结构进一步优化。3月末,企业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0.3%、15.5%;科技贷款余额7521.2亿元,同比增长8.8%;绿色贷款余额超9600亿元,是2019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之初的5.4倍;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政策举措,推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6300亿元,同比增长9.3%。此外,打好消费政策组合拳,加大对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金融支持,推动全市一般消费贷款同比增长12.4%。 加大创新力度,金融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不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开展绿色转型金融试点。截至3月末,累计发放转型贷款逾50亿元,支持154家企业开展转型活动,实现年减碳量超300万吨。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以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持续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基建、物流、产业、商贸这四大领域,牵头通道沿线“13+2”省区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本币和外汇、融资和结算一体联动服务,3月末全市通道领域融资余额超6400亿元,同比增长14.4%;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扩面增效,累计便利350家优质企业跨境贸易结算1100亿美元;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跨境融资便利化等试点有序落地,累计便利跨境投融资超过2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还成功争取到“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落地重庆,这将有力支持全市总部经济发展。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将按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总量上管够。力争上半年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750亿元,牵引带动全市贷款保持平稳增长,为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其次,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结构上更优。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为总抓手,不断加大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绿色转型、民营小微、消费和文旅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工具,引导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最后,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激发经济金融内生动力。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将以申创“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全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推进绿色转型金融改革,对接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部署,促进绿色转型金融与绿色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同时,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应对复杂环境和外部冲击,不断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研究出台提升通道金融服务工作方案,持续争取跨境金融新政策撬动金融产品创新,规范通道金融数据监测标准,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重庆晚报记者 吴京俣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