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2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王敏建在接受采访时呼吁,落实对患有孤独症孩子的关爱行动,医校家社携手,破解孤独症孩子在教育、医疗、生活等领域的多重困境,为他们搭建成长桥梁。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美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ASD检出率为1/36,男女比例为4:1。 王敏建称,ASD不像以前所误认为的“大多数智力水平低、不说话、不理人”等,而是75%以上的ASD智力水平正常、部分患者甚至智力超常,大多数想与人交往但不懂得方式方法,给人感觉他们“为人处世”方式沉浸在自己世界。 图为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王敏建。受访者 供图 “ASD是一种功能损害可能持续终生的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其核心症状,其功能损害程度和是否早期科学的干预密切相关。”王敏建说,孩子的智力水平越是正常,家长越不能及早发现问题、不能及早干预,所以早期发现尤为重要。 在早期干预的链条中,家庭是第一道防线。 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王敏建建议家长转变认知,人际交往障碍不仅是不交往,想交往却不会交往更是典型特征。发现孩子人际交往问题需专业医学咨询,而不是选择“等待大了就好”、或“等待确诊才去干预”。 “我一直关注高功能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两部分群体,虽然这两个诊断名称现在已经取消了,都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但因其临床表现特殊性、有时与家长沟通中会保留上述两个诊断术语。”王敏建说,这类ASD儿童可能很“聪明”,但是不遵守学校秩序、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任意离位,或者上课随时接老师的话、抢着回答问题。下课可能随意进出老师办公室、观察甚至摆弄老师办公室设备,被老师视为“品行不良” 当孩子进入校园,教育系统的支持至关重要。王敏建希望学校老师多了解包括ASD在内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调整与个别化辅导,帮助 ASD 学生适应校园节奏。“重庆市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部分学校有专门‘资源教室’,部分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特殊教育老师,当ASD儿童影响到普通课堂秩序时候需要到资源教室、需要特殊教育老师的参与,而不是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困境。” 王敏建还建议医疗部门开发早期筛查识别和早期干预系统。医务人员不断进行ASD的科普知识宣传,让家长有信心有耐心面对ASD的终生教育。 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协同。 ASD 群体在细节处理、专注度等领域具备优势,适合数据标注、实验室助理等岗位。“如果全社会能够去接纳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擅长的领域成为他们的职业方向,能很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王敏建说。 原标题:专家呼吁医校家社携手:为孤独症孩子搭建成长桥梁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