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出发”,是媒体同行的共识。 一场关乎媒体融合发展的大会,聚集各方事友,集聚行业智慧,既是无声的力量,也是有声的支持。 为了这番共同热爱的事业,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共同成长。 媒体大咖齐聚山城 共议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4月28日,“重庆晚报+ 焕新再出发——重庆轨道传媒生态共创大会暨‘厢遇’开源发布”大会如期举行。来自《北京晚报》《深圳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新京报》等全国40余家媒体社长总编和资深业内人士齐聚山城,直面发展难题,共同探讨对策,共议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领域发展。活动期间,国内媒体大咖将参与系列采风活动,深度考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报道重庆、宣传重庆、展现重庆。 “厢遇”在重庆,人生何处不“厢遇” 中国晚协执行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新民晚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朱国顺 重庆是经常跳跃在时代浪潮顶端的几朵浪花之一,以善于创新而自带“网红”特质,经常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比如山城的特点非常不适合建轨道交通,重庆不但化不利为有利创造了“单轨穿楼”奇迹,还借此创造闻名遐迩的“网红”地标。 重庆的媒体改革也是如此,在《重庆晚报》面对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时,将“厢遇”社交平台打造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充分展现了重庆媒体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特质。 在上周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赵超构新闻奖评选中,“厢遇”荣获媒体融合应用创新一等奖。这是“厢遇”的成绩,也是重庆媒体人的荣耀。“厢遇”在重庆,人生何处不“厢遇”。 把信息流、技术流、新质流聚合起来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读报参考融媒体总编辑、总经理 张子倩 过去,衡量媒体影响力,首先看发行量,而现在,指标更加多元,个人认为高质量IP数量至关重要。《读报参考》融媒体的数字化、生态链理念与《重庆晚报》高度契合,双方在渠道建设、平台创新、打造IP诸多方面互动颇多。非常荣幸成为“厢遇中国”发起者、合伙人,与兄弟媒体一道推广和发展这一大平台。 让我们把信息流、技术流、新质流聚合起来,东西南北融通交汇,成河进江入海。 “厢遇”烹出媒体融合新“味道” 广西日报报业集团南国早报总编辑 欧长武 2024年,《重庆晚报》“厢遇”入选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南国早报》“春尚大典”项目也同时入选。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再把相亲交友的活动搞起来,一直是我在思索的问题,而“厢遇”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烹出了媒体融合新“味道”。 作为区域性的都市报,在全网性大平台的技术、人力资源等冲击下,已经失去了一些优势。而《重庆晚报》与轨道交通的结合,走出了一条媒体融合新路子。 对历史致敬,对未来共谋 扬子经济时报总编辑、紫牛新闻执行总编 陈迪晨 重庆与南京这对城市因“新华”血脉而产生精神共鸣。重庆虎头岩的新华日报总馆旧址是抗战烽火中舆论灯塔的永恒见证,南京江东中路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赓续血脉续写新时代篇章。我们跨越1000多公里山水,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共谋。 《重庆晚报》焕新启航,“厢遇”走向全国,书写智媒时代新传奇,正是重庆城市精神的新时代演绎,既有单轨穿楼的破界勇气,又有红岩精神的传承坚守。作为扎根长三角经济带的同行者,我们期待与这座“向上生长”的立体之城共绘发展蓝图! 轨道媒体,大有可为 湖北中南地铁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向海清 今年春节,我们与《重庆晚报》、重庆轨道传媒一起与全国地铁媒体首次联合举办了春联联展,在地铁站台门上贴春联,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轨道媒体,大有可为。《重庆晚报》依托报纸、“厢遇”小程序、地铁媒体的全矩阵布局,已然在轨道交通场景中开辟出独特的传播赛道。希望我们可以延续“全国地铁媒体春联联展”等成功经验,并加速新技术与新产品落地,以创新内容激活场景价值,推动轨道媒体从“交通载体”向“城市文化生活枢纽”升级。 “厢遇”开拓了行业新思路 济南地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国军 因时有业务交流,我与《重庆晚报》、重庆轨道传媒的缘分尤为特殊。《重庆晚报》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前瞻布局,“厢遇”品牌巧妙嫁接轨道交通场景与媒体传播,既为纸媒内容开辟了立体传播新路径,更将文化旅游、青年交友结合,实现了传播价值与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 在我看来,这些创新的客流变现模式成效卓著,为我们开拓了行业新思路,期待《重庆晚报》在提升媒体影响力与探索多元经营模式上继续勇闯新路。 《重庆晚报》转型轨道传媒生态找准了方向 新京报传媒公司副总裁 付青锋 传统纸媒转型是大势所趋,新媒体化或者垂直化是两个方向,《重庆晚报》转型轨道传媒生态找准了方向。轨道交通在各城市大力发展,未来乘坐人数仍将爆发式增长,可形成一大批线下忠实读者群体,同时通过运营“厢遇”小程序形成线上互动,线上线下全覆盖,想象空间巨大,未来可期。 文脉相承,创新共荣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 赖家彦 《重庆晚报》以”文化格调”为底色,将巴渝大地的厚重历史与市井烟火凝练成独特的城市叙事;以“勇立潮头”为气魄、以“向上生长”为姿态,在立体魔幻的都市肌理中不断开辟出传播应用的新空间。《羊城晚报》作为岭南文化的传承者、改革开放的记录者,深知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双重使命。我们期待与《重庆晚报》建立“大江大河对话”机制,让广府骑楼与山城吊脚楼展开美学对话,让无人机机舱和轨道车厢“厢遇”,让珠江潮涌与川江号子谱写时代和鸣。 携手前行 开创新发展局面 深圳晚报党委委员、深圳晚报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强 重庆依靠卓越的自然禀赋、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喜欢的“旅游城市”,城市的硬实力、软实力都在大踏步前进,成为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标杆。 《重庆晚报》扎根重庆数十年,深度参与并见证了这座伟大城市的蝶变历程,如今焕新再出发,必将以更加积极有力的姿态推动城市文明进步。《重庆晚报》与《深圳晚报》同为晚报界一份子,多年以来始终同声共气、携手前行,未来希望两家兄弟单位继续在重大主题宣传、科技赋能传媒、城市营销、系统性变革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美 新民晚报社副总编辑 杜旻 天下晚报是一家。《重庆晚报》融媒改革转型一直走在前列,在城市文化传承和服务方面,值得全国晚报界学习。 希望《重庆晚报》保持锐意改革传统和激情,在新时代加强探索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规律,一方面在互联网阵地上加强垂类、人设、品牌建设,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美;另一方面在城市文化内容服务商的转型上更加坚决,用市场化的手段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携手讲好高质量发展的“川渝故事” 四川封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编辑 杨东 重庆在产业升级方面,正从“制造重镇”到“智造高地”转型,百年长安焕发新的生机,赛力斯对高端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全新定义,这些案例都生动地体现了“老工业基地”向“新质生产力”的突围。我相信,在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川渝两省市相向而行,一定能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走深走实。 希望《重庆晚报》、“厢遇”小程序紧抓轨道、社交的定位,打造出全新媒体生态。我们愿与《重庆晚报》携手,讲好高质量发展的“川渝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西部的创新与韧性。 “社交+时尚”的呈现方式将赢得流量 潮新闻党委委员、副总编 王国锋 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日渐式微,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重庆晚报》的转型发展,可以说是形势所迫、机遇所在,自身所需、规律所在,为全国都市类报纸如何转型作了积极探索,在业界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且,无论是轨道发行的地铁报,还是小程序“厢遇”,“免费+易得”的运营方式“社交+时尚”的呈现方式,必将赢得更多用户和流量。祝《重庆晚报》越办越好! “厢遇”开源将链接更多有志者 传媒观察专家,传媒大观察创始人、观媒总裁 薛陈子 从地铁报到轨道经济,“重庆晚报·厢遇”转型模式打造了一个传统媒体独特的系统性变革模型。它颠覆了传统媒体靠“影响力变现”旧有商业模型,依托移动互联网,自主创造并掌控“小而美”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大多数同行“不敢走”的创新之路。而这次活动,“厢遇中国”这个新梦想的提出,未来,“厢遇”开源共创将会把更多有志者链接到一起。 制作符合年轻人喜好的内容 河南报业今日消费总经理助理、广告营销中心总经理 阮卫 《重庆晚报》拥抱年轻群体,打造互动社交平台,我认为可行。年轻人对时尚和新事物接受度高,兴趣广泛。传统媒体不妨多制作符合年轻人喜好的内容,如二次元、汉服、电竞、模型等主题,并增加互动板块,增强社交属性,吸引不同兴趣圈层的年轻用户。 所有转型的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务客户。媒体应加强与不同行业客户的沟通,洞察他们的需求变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报纸+轨道”将重新定义与读者关系 陕西华商报报纸采编中心主编 袁红 印象中的重庆,是满城美食,是火热夏天……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报纸+轨道”的跨界组合,正在575公里的轨道交通线上“厢遇美好”。 重庆轨道交通单日最高客运量已经达到614.8万人次,从客流数据看,每天清晨在各轨道站点分发的《重庆晚报》,或许只是“小小水花”,但这“水花”背后蕴含着“大能量”正在被“厢遇”汲取并转化。从“厢遇”中,我看到了媒体功能的重新定义以及与读者关系的重新定位。 让轨道空间变成可阅读的“立体晚报” 北京晚报微博微信编辑部副主任 张力 重报集团与重庆轨道集团的“轨道+媒体”形式,就像在城市血管里植入信息神经元,让通勤轨迹成为城市叙事的活体素材库,也让媒体成为服务轨道通勤的城市指南,让媒体融合与城市治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学习范本。建议需防范“媒介景观化"陷阱,避免让轨道空间沦为广告长廊,可开设“轨道投稿站台”,将乘客的出行故事转化为UGC内容,最好的转型是让轨道空间本身变成可阅读的“立体晚报”。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李琅 王薇 张春莲 实习生 金楚秋 徐瑞鞠 雍晓雨 银开穗 程静怡 蒋达弘 (受访者供图)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