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万里,初心如一。 在40年奋斗历程中,初心和使命使我们步履不停,行稳致远。 一张报纸,一些人,风雨与共,彼此照亮。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让爱与善良传递在每一个角落。 资料图 易中天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教育家 “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 《重庆晚报》于2007年10月13日邀请易中天做客《名人堂》“青梅煮酒论英雄”主题活动,活动期间3000张免费门票3小时内被市民抢空,甚至有16岁女粉丝为追随他改考厦门大学。易中天以幽默犀利的风格回应读者提问,展现其学术个性与大众魅力。 资料图 杨利伟 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 “向《重庆晚报》读者问好,感谢你们对航天事业的支持。”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当天,《重庆晚报》推出“神七飞天”特别报道,其中包含对杨利伟的独家专访。 资料图 张艺谋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和编剧 “很早就有拍《印象武隆》的念头。” 《重庆晚报》自2006年起持续跟踪报道张艺谋团队打造《印象武隆》的历程,独家披露其选址桃园大峡谷、设计时光隧道及启用当地群众演员等细节,并记录该实景演出以川江号子为核心展现巴渝文化、推动武隆旅游收入超30亿元的文旅融合效应。 受访者供图 沈铁梅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奖获得者 “《重庆晚报》是我艺术路上的见证者。”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庆晚报》持续报道与关注沈铁梅,见证与陪伴她的艺术之路。 受访者供图 黄济人 重庆市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 “《重庆晚报》副刊是我市文化后花园,多位作家都是经此培养出来的。” 1997年,黄济人作为《重庆晚报》副刊作者,花了10天时间,完成了《历史的选择——重庆直辖市议案是怎样通过的》连载稿件,近十万字。 资料图 杨丽萍 著名舞蹈家 “《重庆晚报》人的敬业精神令我感动。” 杨丽萍的经典作品《云南映象》在重庆演出时,《重庆晚报》多次进行专题报道。杨丽萍还曾亲笔写下对《重庆晚报》人的感谢和褒赞。 资料图 马善祥 “时代楷模”、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负责人 “群众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调解这项活儿。” 《重庆晚报》通过多次专访和报道,记录了“老马”马善祥扎根基层30余年、总结“老马工作法”并培养“小马”团队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 陆纲 摄 余胜清 三峡库区云阳县移民者 “再看一眼。” 《重庆晚报》记录了云阳县移民余胜清怀抱熟睡女儿在2000年8月13日于码头最后回望故园的场景,该照片作为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典型影像,被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收藏于记录移民历史的三楼照片墙中。 陆纲 摄 刘国江和徐朝清(右) 爱情天梯主人公夫妇 “两口子,要讲情义。” “爱情天梯”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常乐村,2006年因《重庆晚报》独家报道,其获评“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如今,主人公已先后去世,他们的故事,数次被拍成影视剧。 陆纲 摄 周书平(右3) 多位残疾弃婴的爸爸、重庆十大感动人物 “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生活很有盼头很幸福。” 2005年1月13日,《重庆晚报》独家首发了农民周书平的故事。从2000年开始,他陆续收养了30名残疾弃婴。此后,《重庆晚报》持续关注这个特殊的家庭,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多方的助力。 资料图 倪东艳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这些年,我在努力学习。” 2006年,《重庆晚报》一篇《8岁女童撑起一个家》的新闻报道,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个名叫倪东艳的小女孩。如今的倪东艳已经放下家庭包袱,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资料图 郎铮 “5·12”汶川特大地震亲历者、“敬礼娃娃” “唯有好好学习,才不负大家对我的关心关爱。” 2008年5月,《重庆晚报》刊登了“敬礼娃娃”郎铮的故事,感动无数人。此后十几年,《重庆晚报》一直持续报道郎铮的故事。2023年,郎铮以637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图为2017年“乖乖”在重庆留下的影像。 “乖乖” 1岁8个月时受伤的女孩 “谢谢爱我的每个人。” 2008年,1岁8个月的女童“乖乖”,被亲生爷爷扔在火车轮下,导致高位截肢。《重庆晚报》报道后,人们纷纷为孩子捐款。一群爱心人士还专门组建了关爱“乖乖”的爱心妈妈群,并跟踪帮助十几年。去年,“乖乖”考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资料图 唐明强 出租车司机,2011年荣获第三届重庆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 “做完好事,我很愉快。” 《重庆晚报》通过持续追踪报道了“的哥”唐明强15年免费搭载70岁以上老人超2000次、2010年12月4日凌晨冒死冲入渝北区龙顺街失火居民楼救出婴儿及16户居民的感人事迹,并记录其获评“重庆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的历程,彰显了基层劳动者见义勇为、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资料图 毛相林 全国人大代表、“时代楷模”、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 《重庆晚报》在2020年7月7日以《下庄,如此滚烫的心》为题,报道了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凿通绝壁天路的壮举。报道还聚焦通路后下庄的蜕变与振兴,展现了“下庄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资料图 曹瑾 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爱学生胜过爱自己。” 为了几十名学生不耽误学业而病倒在教学岗位上的“最美乡村女教师”。2011年,曹瑾的弟弟曹朝来到姐姐生前所在的平河小学任教,延续姐姐教书育人的心愿。 任君 摄 杨大可 返乡创业者、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未来。”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在城市的高薪职业,回到家乡云阳县无量村,当起了职业农民。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资料图 周杰伦 华语流行乐男歌手、音乐人 “雄起!” 2008年5月9日,《重庆晚报》对周杰伦进行独家专访,捕捉到一向很酷的周杰伦学重庆话“雄起”的一幕。 资料图 陈佩斯 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国家喜剧演员 “错就是冲突,冲突构成了戏剧。” 《重庆晚报》于2009年9月邀请陈佩斯做客《名人堂》活动,他围绕话剧《阳台》畅聊“喜剧人生”。活动期间,陈佩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与《重庆晚报》读者深度互动。 资料图 王宝强 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导演 “不抛弃,不放弃。” 《重庆晚报》于2008年7月邀请王宝强做客《名人堂》活动,他通过邀请4名读者同台对话的形式,分享从少林寺俗家弟子到“许三多”的励志经历,并在现场两度含泪讲述对亲情、粉丝及导演的感恩之情,展现其草根逆袭背后的真实与赤诚。 资料图 张亚雯 重庆首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奥运会奖牌获得者 “曾通过《重庆晚报》‘愿望’栏目为孩子们圆梦,我很开心!” 《重庆晚报》通过持续三十余年的深度报道,全景式记录了张亚雯从少年时期的艰苦训练、职业生涯高光与遗憾,到退役后转型创业、培养新人的全过程。 资料图 古力 世界围棋冠军、围棋八冠王 “愿《重庆晚报》越办越好,也希望更多人支持围棋事业!” 古力曾是《重庆晚报》围棋队的主力选手。1995年1月,11岁的古力参加青岛“晚报杯”全国围棋业余锦标赛,在该赛名列第七,获得与聂卫平等职业选手对弈的机会,并自此扬名黑白天地。 受访者图 廖克力 2024年巴黎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 “感谢《重庆晚报》陪我走过30年。” 从1995年的一场意外,到2024年巴黎残奥会的荣耀时刻,重庆籍残奥冠军廖克力的人生轨迹,始终与《重庆晚报》的笔触紧密交织。 资料图 刘德华 华语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 “下辈子我们还要做朋友。” 《重庆晚报》在2009年4月28日报道了刘德华在奥体中心举办演唱会的场景。演唱会当天,吸引4万多歌迷前来观看,华仔泪洒奥体。报道还记录了刘德华与歌迷朋友的经典约定。 资料图 濮存昕 中国内地男演员、一级演员 “每个人都有角色,在戏剧中它是假的,在生活中则是实实在在的。” 《重庆晚报》于2009年3月31日邀请濮存昕做客《名人堂》活动,他以“我与我的角色”为题,分享了自己塑造李白、弘一法师、鲁迅等舞台角色的心路历程,并即兴表演诗词朗诵,展现其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舞台魅力。 重庆晚报-厢遇 首席记者王薇 整理 编辑:蒋丽霞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