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轨道传媒生态共创大会成功举办 重庆晚报+ 焕新再出发 “厢遇中国”正式启动

2025-4-28 22:23 |来源: 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4月28日,“重庆轨道传媒生态共创大会暨‘厢遇’开源发布”在重报集团新闻传媒大厦举行宣告“重庆晚报+”焕新再出发,“厢遇”迈出走向全国的步伐

1745849943680f8e576aea8.png

大会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人民日报、央视、羊城晚报、澎湃新闻、新京报、潮新闻等国内媒体,市级相关部门、中央在渝机构等到场;华为、海尔、赛力斯等品牌,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和业界精英等也前来参加大会。

1745849944680f8e587c7d6.png

会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江波,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胡智勇,中国晚报协会执行会长、新民晚报原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重庆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卞明高等领导先后进行了讲话,他们对重庆晚报(重庆轨道传媒)这些年的成绩表示高度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

重庆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卞明高在讲话中提到,回顾《重庆晚报》的过去,观察《重庆晚报》的现在,展望《重庆晚报》的未来,《重庆晚报》都充分体现了重庆城市精神:“坚韧、忠勇、开放、争先。”面向未来,希望《重庆晚报》一是坚守初心,强化思想引领;二是推进深度融合,突出媒体特色;三是创设应用场景,强化服务功能。为重庆的高质量发展、为受众的高品质生活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以媒体担当书写时代答卷

1745849945680f8e5988807.png

《重庆晚报》是一代又一代重庆人永不磨灭的集体记忆,也是重庆作为历史名城的文化符号之一。自198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守“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成为巴渝大地最忠实的记录者、见证者与同行者。它挖掘“大礼堂拆墙建广场”提案,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革新;一篇《火车有病》的调查,解决了火车厕所直排弊病;一个《有话对市长说》栏目催生"为重庆争光奖",一场“感动重庆十大市民”评选活动升华为全城盛典;《告诉你一个新四川》系列报道,前瞻性提出“成渝协同发展”;300多场解放碑周末音乐会铸就广场文化精神地标;40载《夜雨》副刊构筑巴渝文学沃土;数场晚报爱心慈善活动诠释媒体担当;“巷子记者”打造新闻实践全国典范……这份承载“重庆温度”的报纸,不仅是山城市民的精神底稿,更以媒体担当书写着时代答卷。

《重庆晚报》曾荣获中国都市传媒影响力文化状元媒第一名、中国十大晚报等诸多殊荣,11次斩获中国新闻奖基于《重庆晚报》延伸发展而来的厢遇社交平台,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开创“轨道+媒体 ”的跨界融合

随着重庆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一座城市重要的社交空间、文化空间、经济空间和舆论空间。顺应媒体发展大势,2011年,《重庆晚报》积极布局,抢占先机,开创“轨道+媒体 ”的跨界融合,逐渐构建起轨道交通领域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如今,《重庆晚报》不再只是一张报纸的形态,它拥有轨道语音报站、轨道视频、站厅大平面媒体、文化主题列车、地铁空间创意展陈、黄金9号线资源、李子坝单轨穿楼文旅产业园、轨道交通安全引导员等资源项目,形成了“晚报+短视频集群+厢遇社交+轨道空间媒体”于一体的传播生力军,其全媒体矩阵用户已突破2000万,覆盖全市575公里轨道空间的传播领域,每天精准服务500万人次轨道人流,成为新时代轨道空间主流传播阵地和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

《重庆晚报》也因此开创了多个全国首创的“轨道+媒体”范例:“幸福列车”从鸳鸯驶向平安,用浪漫主题列车串联起城市的温情记忆;开行“时代楷模”主题列车,让榜样故事通过日常出行场景浸润人心……

打造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报”

当天的大会上,《重庆晚报》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重庆晚报+”“重庆轨道媒体生态集群”发布与解读。据了解,这一系列发布,是《重庆晚报》将继续深耕轨道融媒体领域,与晚报读者产生新的情感链接,努力成为一张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报”,努力打造国内轨道融媒体头部品牌的新步伐。

据介绍,《重庆晚报》顺应趋势,转型为分众化特色社交报,聚焦“交通旅游 + 生活消费 + 城市社交”,深耕轨道生活圈。

“重庆晚报+”包括:打造晚报的“网红体”和辨识度——晚报的头版,用“海报创意”的形式做新闻,使其报纸版面能经常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出圈,借力实现传播;把重庆晚报内容延展到轨道车站和车厢;副刊《夜雨》子栏目《我是晚报少年》,为“书香重庆”建设注入新活力;跨界联名,实现“晚报品牌”和“企业品牌”时光对话等。

做轨道空间数字化场景引领者

“重庆轨道媒体生态集群”的发展,将借助轨道交通的硬通勤属性与跨区串联商圈的商业价值,运用创新性设计打造系列特色站点,创造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新消费场景,从而带动文化、商业、旅游协同持续发展。

据介绍,重庆晚报(重庆轨道传媒)努力将轨道空间打造为新时代主流传播阵地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

以9号线的总体经营思路为例,它旨在营造和售卖一个完整的场景。比如,在9号线观音桥站入口闸机处,打造了以光影特色打卡为背景的新媒体场景化空间——“光影半岛”。营造大视野、全景式效果和沉浸式体验。

再比如对“红岩地铁垂马”场景打造与升级,沉浸展现重庆城市精神,创设文旅消费新场景、培育新的“网红”打卡地标。

此外,还有“时代楷模”“奋进号”“德法相伴 文明相随”等主题列车的打造推动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之风,感召越来越多的人争当“最美重庆人”,爱上新重庆,建设新重庆。

“厢遇”中国有点甜

1745849947680f8e5b3419c.png

“厢遇”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由《重庆晚报》主办,2017年上线,是全国首创的、针对轨道族的全媒体平台,突出“社交+文旅”。去年7月,“厢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向全国推广。如今,“厢遇”已经成为包含APP、小程序、微信、微博和线下服务拥有300万粉丝的媒体融合集群。

据介绍,刚刚上线的“厢遇”小程序2.0版,将在轨道通勤族出行大数据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轨道生活圈。为此,“厢遇”提出了全国主流媒体共建“厢遇中国”小程序生态概念。探讨“去中心化”模式,在统一框架下进行城市切换,成为全国主流媒体共建的、能可持续发展的“共享”平台。

大会上,传媒观察专家、传媒大观创始人、观媒总裁薛陈子也对“厢遇”进行了高度赞赏与推荐:“‘厢遇’依托移动互联网,自主创造‘小而美’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大多数同行‘不敢走’的创新之路。此次‘厢遇中国’开源共创,将把更多有志者链接到一起。”

大会最后,首批“厢遇中国”共建项目的发起者——来自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读报参考融媒体和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早报的领导,与“厢遇”的NPC们一起登台,飞出手中的五彩纸飞机,宣布“厢遇中国”正式启动!



“努力成为国内轨道融媒体头部品牌”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江波

1745849947680f8e5be221c.png

《重庆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办报宗旨,坚持民生立言,做时代的守望者和瞭望者。这些年来,《重庆晚报》早已超出一张报纸的范畴,而是成为一个拥有报、网、端、微等所有形态的全媒体平台,用户数超过2000万。

进入轨道发行以来,《重庆晚报》构建起了一个广泛的轨道融媒体集群,包括轨道语音报站、轨道视频、站厅大平面媒体、文化主题列车、地铁空间创意展陈、李子坝单轨穿楼文旅产业园等多种形式。覆盖全市500多公里的轨道媒体空间,每日精准触达500万人次的轨道通勤受众,为上千个品牌提供一站式传播服务解决方案,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独树一帜。

《重庆晚报》正突出社交特色,打造基于轨道出行的小众新媒体。下一步,《重庆晚报》将聚焦“交通旅游、生活消费、社交婚恋”,以“办年轻人喜爱的报纸”为明确方向,深耕轨道生活圈,努力从单纯的信息提供者向城市生活服务者的转变,争取成为关爱市民一生、各个环节的智慧管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重庆晚报》继续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耕轨道融媒领域,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传播效能,努力成为国内轨道融媒头部品牌,为日报集团实现“西部领头、全国领先、现代一流报业传媒集团”的目标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携手同行,打造‘轨道经济生态圈’”

——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胡智勇

1745849948680f8e5caad0b.png

重庆轨道集团和《重庆晚报》,同为城市建设的实践者,也是城市文明的传播者。15年来,彼此精诚协作,共同书写了“轨道+媒体”跨界合作的精彩答卷。

作为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主力军,重庆轨道集团始终以“建设人民满意的轨道交通”为使命。从2005年2号线开启山城“轨交时代”,到如今形成575公里运营里程、单日客流最高超600多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网络,不仅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更打造了展示重庆形象的“流动窗口”。

依托覆盖报纸、视听媒体、平面广告、创意展陈等全形态媒体矩阵,重庆轨道集团与《重庆晚报》展开了多维度合作。当轨道交通网络的“硬支撑”遇上主流媒体的“软力量”,不仅拓展了城市服务的广度,更温暖了民生幸福的温度,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未来,我们期待与《重庆晚报》携手:让重庆轨道交通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通过更多有技术温度、文化厚度、品牌亮度的融媒体产品讲好重庆故事;让重庆轨道空间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打造“轨道经济生态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当“轨道速度”遇上“媒体深度”,当“创新融合”携手“品质服务”,这场跨越15年的“双轨同行”,必将为重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为晚报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新鲜经验

——中国晚报协会执行会长、新民晚报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

1745849949680f8e5d6cf7d.png

多年来,《重庆晚报》始终坚守新闻一线,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报道、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一次次大胆创新的尝试,忠实记录重庆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瞬间,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重庆人心中难以磨灭、无比珍贵的集体记忆。

当前,媒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应对挑战,媒体内部、媒体借助头部平台的融合发展,已成浩荡之势。中国晚报协会将充分发挥中枢和平台作用,携手全国晚报成员单位,共同打造“全国晚报融媒体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重庆晚报》与轨道各种媒介形态深度融合,走出了融合发展的新路,很有借鉴意义。我们也乐于见到,有更多晚报参与进来,或者,以此探索出新的融合发展之路。

希望《重庆晚报》站在新的起点上,传播好重庆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继续走在前、作示范,为晚报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新鲜经验!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王薇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