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山城,暑气已现。通远门古朴的城墙上,星临书局的木格窗棂间透出柔和的灯光。6月14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雅集在这里举行——“许大立和他的文友们”新书《怦然心动》分享会,像是一场老友重逢的文学盛宴,书中被评述的作者们围坐成圈,不谈销量、不炫技巧,只聊文字里的心跳与岁月里的情谊。 ▲《怦然心动》。主办方供图 《怦然心动:许大立文艺随笔集》近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79篇文艺评论、随笔等,涉及文学作品、影视文艺等,从小说解读到剧本评析,从老重庆的市井烟火到银幕上的光影浮沉,每一篇都带着作者独特的温度。到场的诸多重庆文学界人士如王雨、李燕燕、宋尾、陈泰湧、程华、李明忠、徐华亮、吴丹、陈益、龙俊才等,他们不仅是分享会的嘉宾,更是书中文字的“主角”。 ▲许大立。主办方供图 学过音乐、当过老师、做过媒体的作家许大立自言,“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的这本文艺随笔集中大多数文章并非评论家眼里的文艺评论,我也从未视它们为正统的文艺评论或文学评论,而将它们统称为文艺随笔。” 而文友们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王逸虹分享。记者 聂晶 摄 “翻开这本书就像钻进重庆老茶馆。”《山城棒棒军》编剧、作家王逸虹与许大立相交半个世纪,他说:“木桌竹椅间,茶香与墨香交织,那些关于艺术、关于生活、关于这座城市的点滴感悟,如同老茶客们随意抛出的闲谈,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击中你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著名作家王雨作为许大立多年的好友,见证了他数十年的笔耕不辍。王雨说,“他的文字看似随心所欲,实则用心良苦。”许大立写评论很认真,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必须一字一句读完整部作品,咀嚼消化后,方才落笔成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评论家周其伦认为,《怦然心动》中的文艺评论,其点评文字言简意赅,有感而言。作者不是高高在上地指指点点,而是真正从自己内心的真实阅读感受生发,真诚地与读者分享着他对文艺作品的喜爱与意见,这是一种特别直观也特别让人受益匪浅的表达。他认为这本《怦然心动》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艺评论的书籍,更多的像是作者在经年的文艺之境中一次舒心漫游记录。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态度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文艺作品深处的大门。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梅琳读完作品后,总结了关于作者的三个印象:他是重庆作者的把关人——在新人扶持层面,展现出“园丁式”的耐心与眼光;他是文化创作的“坚守人”——从散文到编剧,从严肃文学到新媒体文学,始终主张文学本体性和创新性;他还是副刊文脉的“传承人”——曾经主持的报纸副刊栏目,为重庆文学拓展了空间,传承了重庆报人的历史责任。 ▲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文学界的新人、后辈,云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不寒认为,《怦然心动》是一部友情之书,也是自由评论范式的一个典型样本,其中暗含着朴素而诚挚的文艺观和人生观。 当暮色漫进书局时,分享会已化为一场自由的文学漫谈。当评论者与被评论者相视而笑,这场分享会早已超越了一本书的范畴,成为了重庆文坛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 原标题:怦然相逢,许大立和文友们共赴文学之约 编辑:戴林 校审:廖雪源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