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调料辣不辣?我不太能吃辣。”“这个之前主要是出口东南亚,那边也吃点儿辣,但是与重庆有一定差别。” 日前,在“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活动现场,一位外国顾客对重庆生产的调料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两江新区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国货精品贸易中心内,电子信息、红酒、餐具、全英文包装的冷冻海鲜等各种“洋产品”吸引市民前来选购。 ▲国货精品贸易中心。保税港区集团供图 这里汇聚了全国300余家优质内外贸生产企业,以及数百家优质的渠道商、第三方服务机构、商协会组织、科研院所等,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焕发新“经”彩 。 如今,重庆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进口与出口相互促进、内贸与外贸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开放新格局,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01 “顶层设计”支撑“无缝衔接” 贸易是联通内外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重庆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让内外贸企业能够“无缝衔接”,做大“全球生意”。 推动内外贸深度融合,加强“顶层设计”是关键。为此,重庆先后出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多个文件,构建起涵盖顶层设计、专项突破和配套保障的政策矩阵,为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力支撑。 为了让“顶层设计”落地,重庆还通过推动标准衔接融合、双向渠道再造、数字联通赋能、金融护航提质、通道降本增效、经营主体培优六大工程,提升电子信息、通用机械、汽摩及零配件、轻工产品、食品农产品五大产业内外贸一体化水平,加速形成制度型开放新优势,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以推动标准衔接融合为例,重庆积极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强技术性认证协同,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第七届西洽会璧山展区内展示的半车滑板底板切面。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位于璧山高新区的辰致科技公司,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作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旗下子公司,辰致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对智能线控底盘进行全场景布局的企业,致力于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轻量化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整车用户提供智能线控底盘系统解决方案。 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重庆积极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璧山区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汇聚了比亚迪、中国长安、蓝黛科技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 通过深入实施“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璧山已成为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全区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55家,进出口贸易扩展至127个国家和地区。璧山智能网联汽车还被评为“内外贸一体化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02 “渝企出海”赋能“中西贯通” 6月30日,一列满载84标箱长安汽车整车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从江津珞璜港铁路专用线发出,将抵达广西北部湾港口,再搭乘远洋船舶驶向秘鲁钱凯港。 这是“重庆造”汽车首次通过陆海新通道链接秘鲁,为“渝车出海”出口拉美地区增添了一条新路径。 ▲“重庆造”汽车整装待发。长安民生物流供图 今年5月,长安汽车罗勇工厂在泰国罗勇府正式投产。作为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该基地的投产标志着“渝车出海”自此开启新纪元。 “渝车出海”计划,自2023年提出,旨在推动重庆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计划明确,到2027年全市整车年出口量占全国整车年出口量的比重达10%。 “渝车出海”计划让多家重庆车企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去年,赛力斯集团的问界全系列首次在巴黎车展上亮相;长安提出“海纳百川”全球化计划,未来将在海外投资超100亿美元,实现年销120万辆,打造世界级品牌;重庆汽车“新秀”睿蓝汽车,去年9月与印度尼西亚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当地投建研发设施…… 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量超25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增长90.5%;出口47.7万辆,同比增长29.6%;货值431.1亿元,同比增长30%,称得上量价齐升。 ▲长安汽车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重庆造”汽车一次次叩击海外市场大门的背后,是重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让内陆山城也能贯通中西的生动实践。 不只是“渝车出海”,重庆还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本地特色农产品海外市场开拓行动,扩大“重庆造”产品海外影响力; 依托发展外贸新业态精准匹配内外融通需求,落地监管新模式,积极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电子化试点; 打造“爱尚重庆 播动四季”年度系列直播、“渝品云集”电商资源对接大会等活动IP,让更多“重庆造”走向世界…… 如今,按照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重庆已发布多项计划,搭建多个平台,为企业提供出海渠道,推动更多重庆产品走出国门。 03 “模范生”发力“内外贸一体” 去年底,首届重庆缅甸珍珠推介会暨国际采洽会在渝中区举行。大会期间,解放碑商圈保税展示了7万颗缅甸珍珠,众多珠宝企业代表乘兴而来、满载而归,现场确认满意的货品后,纷纷填写采购意向书。 本次采洽会,渝中区打通了保税展示、保税物流、保税贸易多个环节,推动形成西部国际珠宝保税贸易首展、跨省保税物流衔接首例、保税贸易快速清关首单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首届重庆缅甸珍珠推介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是渝中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方面的创新举措。渝中区是重庆评审认定的“市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创新了“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保税+暂时进出境”等举措,对重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贡献明显。 不只是渝中区,目前重庆已培育江北区等市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5个,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国货精品贸易中心等改革试点基地20个,长安汽车、华峰化工等“排头兵”企业52家,以发挥“示范”作用。 “模范生”带头,内外贸一体化成效初显。今年5月,重庆发布了11个内外贸一体化典型案例,其中有两个典型案例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供图 “目前全市共计870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重庆将紧扣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继续实施内外贸一体化联通融合“6+5”行动计划,以推动内外贸在规则标准、市场渠道、资源配置等领域深度融合,加速织密国内国际双循环网络,构建进口与出口相互促进、内贸与外贸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开放新格局。 该负责人表示,到2027年,重庆将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累计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区8个、改革试点基地30个、“排头兵”企业500家。 未来,随着“6+5”行动、“渝车出海”“百团千企”等行动的持续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将成为重庆构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引擎。 原标题:让“大市场”成为“强市场”④ | 发展之势:“内外贸一体”做大“全球生意”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