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记者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通过打造“大创慧谷”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留渝来渝行动”等一系列举措。 截至2025年6月,“大创慧谷”已开展智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多场“小而精”“专而优”的线上线下招聘会,组织1000余家用人单位,吸引20余所高校4.4万余名求职者,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文体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在近日的“大创慧谷”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专场招聘会上,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李同学本是手持简历碰运气,没想到现场“AI智能匹配”系统为他精准推荐了5家企业,其中就有长安汽车,通过现场面谈,当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大创慧谷”系列招聘会现场照片) “大创慧谷”是市人力社保局打造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先后在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等17个区县建成区县大学生就创中心,以“精准匹配、深度赋能”为核心,依托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企业,构建起“线上+线下”的双轨服务体系。 线上,则借助“渝才荟”“渝职聘”等数字平台,集成AI智能匹配、一键投递等功能,构建“全天候、多渠道、全链条”的智能化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出“指尖就业”新场景,让招聘服务不掉线。 同时,市人力社保局在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还开展了多场大学生就创培训,培训人次超万人,内容涵盖职业规划、技能提升等,推动“培训链”与“就业链”深度融合,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2025年上半年,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市教委启动了“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围绕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六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支持。活动建立起人社局长一对一帮扶机制,全年计划开展500场次以上,覆盖全市70余所高校。 除了上述“六进”服务的落地,“百千计划”的指导也让高校毕业生们从“就业迷茫”走向了“精确定位”。 截至目前,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在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211场,组织3500余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10.7万余个岗位,服务大学生15.1万余人次。其中,政策宣传覆盖3.07万人次,招聘服务触达9.52万人次,就业指导服务1.89万人次,形成了“政策、岗位、服务”三位一体的校园就业服务网络。
留渝来渝行动也是我市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抓手。 《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发布的15项政策举措广受市内外高校毕业生好评。截至目前,涪陵区、高新区等区县已举办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集中活动16场,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超3万人次。活动同步联动科创中心、研发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形成就业与创业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码青年人才集聚工程。据统计,2025年全市已吸引24.1万青年人才留渝来渝,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建设初见成效。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我市构建的“政策—岗位—服务”的三维支撑体系。 接下来,重庆将深入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布局,通过“大创慧谷·职引未来”“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专项活动,力争实现年度吸引40万青年留渝来渝人才目标,全力将重庆建设成为更具吸引力、承载力的青年就业创业新高地。 撰稿:张馨允 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