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麦田:朋友老匡

2025-7-9 11:32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朋友老匡

文/麦田

老匡是我同学,副教授,隔三岔五,我们要么聊天,要么打球,我俩知根知底,按老家的话说,勾子一翘,我都知道他要干啥。

高中我俩都读的理科,因种种原因,那届高考学校打了个白板,高三学生几乎整体复读。大家都着急,害怕还要读成高五高六。还好,第二年我俩都考上了师专,也算上了大学。

毕业后我回县城上班,老匡分配到老家镇上教初中。这一教就是七年,我俩没怎么见面。每年有零星的同学考调进城,老匡却没动静。

2000年初的一天,老匡来我办公室,说他要去重庆某知名大学读研究生,我很惊愕。原来老匡一直都想从镇上走出来,考试没成功,又托不上关系,只能横下一条心考研。那年新政,专科学历可以直接考研。这下老匡除了上课,足不出户。一年下来,他瘦了十斤,专业课过了,可英语差一大截。为了攻克英语,他活生生地把一本英汉词典给背了下来。第二年他如愿考上了研究生,这当时在全县各个学校引起了轰动。老匡瘦削的脸上多了些许羞涩的微笑,沉寂了很久的老匡,在我们同学心目中陡然高大起来。

再见到老匡是好几年后,我从老家调到他大学所在区域工作,几经周折在学校物理实验室找到了他。头发稀疏了些,还是那么腼腆。此时的老匡已留校任讲师。读研究生时,老匡整天窝在图书馆,毕业时拿到唯一的留校名额,后来还攻读了江苏某大学的博士。

工作在同一个辖区,交流频率越来越多,倒不觉得已是副教授的老匡有多么了不起,但他身上那股坚持到底的狠劲,深深感动了我。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就只有读书,天赋不好,就得靠勤奋补拙。

后来,老匡变得让我越来越看不懂。他擅长物理,却不务正业,钻研起中华传统文化,经常站在学校小树林,在寒风和酷暑中信口五言七言,手舞足蹈。他还兴致勃勃研读论语,绘制了孔子周游列国的地图,对论语作了新的解读。老匡还受邀,为学校文学院学生讲授传统文化与物理学的关系。摆起这些,蔫不溜秋的老匡立刻生动起来。

老匡后来还研究易经,口头禅就是未知的东西不能说就不存在,只是我们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有朋友揶揄他:“教授算下今天晚上是不是要睡觉呀?”老匡恼羞成怒:“这些是生存规律的天理!”老匡偶尔也显摆一下,用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理论,对天圆地方作详尽解释,收获了大批粉丝。

老匡的老家处于渝鄂交界,有独特的民间文化。他利用暑假实地踏勘,从当地民间文化的起源,到如何复兴,从而推动县域文旅发展等内容,写了长达数万字的建言书,图文并茂,通过在政府任职的同学送到县领导案头。同时,老匡还号召老家贤达人士捐钱行善,抢救民间文化,他的好名声流芳乡里。

最近遇到老匡,他精神头不太好,自称胃有病。听说,他所在的大学评教授必须要有海外留学经历,这等于给老匡评职称判了死刑。难怪他气性越来越大,活脱脱一个老愤青。我调侃他胃(未)有病,只能找大医。不是吗?吃个地摊,从秦始皇说到汉高祖;打个乒乓球,从工会建设说到学术风气;看个中医,从民族精神说到传统文化,老是愤世嫉俗,说到一地鸡毛。

我说他是一根筋,他说他乐意做个“咬卵犟”。看着如今的老匡,我心绪杂陈,想劝劝,却不知如何开口。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