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蒲苇:我看《诗经》中的情与爱

2025-7-16 11:4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我看《诗经》中的情与爱

文/蒲苇


三千年的时光,冲刷不尽华夏大地上的诗行。而《诗经》里的情话,是雕刻在竹简上的心跳,是书写在绢帛上的凝望。当我们的指尖抚过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触摸到先民衣襟上的露水,听见旷野里未曾冷却的絮语——原来在礼乐初成的年代,情爱早已挣脱附加在精神领域的桎梏,以最原始的生命力,在春水畔、城阙下、蔓草间肆意生长。


草木为凭:天地间的纯真邂逅

春日的溱洧河畔,手持兰草的少女笑着拽住少年的衣袖:“且往观乎?”水声与心跳声在芍药花间流淌,两千年前的郑国青年,用最直白的邀约将春光揉成情话,连拂面的风都是甜的。这是《郑风·溱洧》里的场景,没有三书六礼的桎梏,只有“伊其相谑”的烂漫,如蔓草上滚动的露珠,折射着人性最本真最质朴的诗性光芒。

《诗经》里的爱情总与自然共生。蔓草上的露水是定情信物,桃夭时的灼灼是待嫁的羞赧,桑叶沃时爱意正浓,树木枯时情已转薄。先民们将草木荣枯与情爱起落编织成诗,让《野有死麕》中包裹鹿肉的洁白茅草,浸透多情少年忐忑的期待。这种以天地为媒的浪漫,让爱情回归到最初的模样——不是宗庙里的香火,而是原野上的春风,吹开了多少情窦初开的心扉。


寤寐求之:月光下的炽热诗行

城阙上的女子踮脚张望,青青子衿随着暮色渐渐模糊。《子衿》里发酵的思念,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咏叹中酿成烈酒。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被《关雎》写成永夜不熄的灯盏:君子在荇菜参差的水边徘徊,将琴瑟之声谱写成爱的乐章。这般炽烈,让礼教的高墙裂开缝隙,流露出人性最滚烫的岩浆。

更有《褰裳》中的少女站在溱水岸边,扬起裙裾喊出“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的宣言。这般大胆直白,连今天的女子都可能自叹不如。她们的爱恨如同《柏舟》中击打船舷的浪涛,宁肯“之死矢靡它”,也不肯将真心典当给世俗的眼光。当《将仲子》里的姑娘轻声说着“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礼教阴影下的怯懦,更是飞蛾扑火般的情热。


死生契阔:烽烟里的血色盟誓

《击鼓》中征人的誓言穿越战火,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刻进华夏民族的记忆基因。当冰冷的甲胄裹住温热的躯体,那些关于桑林之约的回忆,成了支撑战士走过血雨腥风的精神火种。这种超越生死的坚守,在《伯兮》里化作女子不再梳理的云鬓,在《君子于役》里沉淀成倚门望归的剪影,让爱情在离乱中淬炼出金石般的质地。

而那些朴素的信物,更承载了超越时空的深情。《木瓜》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以玉的永恒回应果实的鲜妍。正如《女曰鸡鸣》里夫妻晨起时的絮语,将“琴瑟在御”的平淡化作“与子偕老”的静好。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碎温暖,让三千年前的情爱故事依然鲜活如初,在今人的枕边投下一束令人艳慕的光影。


谷则异室:废墟上的永恒追问

《氓》中泣血的控诉,将爱情的背面袒露无遗。从“桑之未落”到“其黄而陨”,女子用青春丈量誓言的长度,最终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绝中完成自我救赎。《日月》里被遗弃的妻子仰问苍天:“胡能有定?”这一声诘问穿透三千年时空,至今仍在现代人的情伤里激起千层浪。那些破碎的盟约,让《诗经》的爱情叙事始终保持清醒的痛感,回响在历史的卷宗里。

但先民终究在疼痛中开出了智慧之花。《出其东门》中的男子走过如云佳丽,独守“缟衣綦巾”的朴素爱情;《蒹葭》里的追寻者明知“道阻且长”,仍执着地溯游从之。这些诗行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完美的童话,而是在残缺中依然保持仰望的美好姿态。

竹简会腐朽,绢帛会褪色,但《诗经》里的情爱一直在后人的心目中鲜活下来。当我们读着这些古老的诗句时,触摸到的不仅是周代的月光,更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密码。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