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2025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推介会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举行。川渝两地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以“创新驱动农业新质发展、科技赋能县域富民产业”为主题,会议设置现场考察、开幕式、成果推介与专题研讨四大环节。 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吨粮示范田、忠孝佛手园、山地农机展示区等考察点,重庆市农科院自育的渝香8133等水稻新品种以及四川、重庆两家农科院联合指导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微型山地农机装备等成果集中亮相,直观展现科技成果转化实效。 推介活动上,川渝两地农科院面对西南地区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环境复杂、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益低的共同挑战,量身发布100项农业科技成果,均以适宜丘陵山区农业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的粮油、蔬菜作物品种为主。例如,川南、重庆是全国再生稻的主产区之一。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发的宜机化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优质丰产技术,实现中稻亩产700公斤以上、再生稻亩产300公斤以上的两季吨粮目标,已经在全国再生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重庆市农科院谭平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川渝农业合作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策的务实行动。未来,重庆市农科院将与四川农科院继续加大合作,以开放姿态整合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变量”转化为“产业增量”,将“山地短板”升级为“发展跳板”,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巴渝粮仓”贡献力量。 作为成渝农业科技协作的重要力量,五年来,重庆市农科院与四川省农科院携手134家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搭建10个协同创新平台,培养科技人才120余名,实施科技项目230余项,推广动植物新品种330余个、新技术新装备110余项,助力川渝200余家农业主体增收致富。从松潘高原的花海粮田到邛崃千亩高产稻田,从江津金色橙园到合江吨粮田,川渝农科人用创新突破地理限制,用科技重构产业逻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此次推介会促成川渝科研机构与来自川渝多家农业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我院将持续发挥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实际行动助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作者/皮竟、刘清华,图片提供/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编辑:蒋丽霞 审核:刘鹏飞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