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记者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的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自2022年7月1日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市工伤保险处处长余朝前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试点参保人数达73万人,累计9552人次享受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在试点工作中,我市聚焦政策、经办和科技三大维度,打造高效保障机制。 政策体系“四梁八柱”筑牢制度基础。坚决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实施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及待遇支付全流程。创新突破传统工伤保险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的障碍,推行按订单定额收费的参保模式。适应新就业形态人员工作特点,实现制度规范化管理。 经办管理“民生温度”提升服务效能。探索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模式,利用其专业队伍开展事故勘察、医疗费用审核及辅助调查,大幅缩短职业伤害确认时间。同时,为伤者提供送医、管护、待遇申请等全流程服务,推动保障服务高效化、专业化,充分激发各方参与活力。 建立全市统一经办服务平台,推动“一体化、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全面对接国家信息体系,实时接收订单与事故数据,适应平台企业跨区域经营特点;信息直达区县经办前台,解决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地点不固定问题;关联认定、鉴定、支付系统,实现“一次申请打包办”,为从业人员提供便捷服务。 余朝前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安排,分“三步走”分阶段拓展试点:首先是第一步(2025年7月1日起):在原有7个平台企业基础上,新增出行行业滴滴出行、即时配送行业顺丰同城、同城货运行业滴滴货运和满帮省省,逐步扩大行业覆盖。 第二步(2026年):将出行、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三大行业平台企业整体纳入试点范围,实现重点行业全覆盖。 第三步(2027年):探索将职业伤害风险大、劳动管理强度高的其他行业平台企业纳入,最终建立保障更公平、基金更可持续、服务更便捷、权责更清晰的保障模式。 同时,我市将持续提升经办质效。依法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建立全流程委托、一体化经办模式,健全部门与机构协同机制,推动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核定发放“三件事”集约为“一件事”办理,提升服务效率。 此外,多措并举强化监管。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风险自查、疑点核查及交叉检查,及时整改问题,防范基金安全风险;健全全流程抽查复核内控机制,严控业务管理;建立风控规则库,定期筛查疑点数据及职业伤害死亡案例,加大信息化防控力度,确保试点工作“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撰稿:张馨允 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