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蚊虫活跃,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由于这两种疾病症状相似,容易造成混淆。8月3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就如何通过典型症状快速识别这两种疾病进行了解读。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这样区分 虽然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会出现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但在潜伏期、疼痛特点、皮疹特征和出血倾向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潜伏期方面,基孔肯雅热通常在被叮咬后3-7天发病(最快1天,最长12天)。登革热一般5-9天发病(最短1天,最长14天)。 在疼痛特点上,基孔肯雅热为游走性关节痛,手腕、脚踝等小关节肿胀僵硬,晨起疼痛加重,可能持续数月;登革热则为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伴剧烈头痛、眼眶痛。 在皮疹特征方面,基孔肯雅热发病2-5天出现皮疹,躯干/四肢红色斑丘疹,可伴瘙痒、脱屑;登革热的病程3-6天出现,四肢针尖样出血点或“皮岛样”皮疹,瘙痒明显。 在出血倾向上,基孔肯雅热少见出血;登革热常见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严重者可出现血尿、脏器出血。 出现这些危险信号要警惕 登革热危险信号包括:出血倾向,皮肤出现大片瘀斑、牙龈频繁出血、流鼻血、呕吐物带血或便血;持续剧烈腹痛,伴随呕吐、烦躁不安;意识改变,如嗜睡、烦躁、昏迷;尿量明显减少,这可能提示休克前兆。 基孔肯雅热的危险信号有:关节症状持续加重,如关节肿胀、僵硬严重影响活动;出现剧烈头痛、抽搐、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这类症状虽罕见,但一旦出现需高度警惕。 需要提醒的是,基孔肯雅热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康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登革热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可能加重病情,既往感染者更需严防蚊虫叮咬。如果出现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蚊虫接触史,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如何做好两种疾病传播的环境治理?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相似,都是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 伊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它们的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中,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等;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市民要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 一图读懂↓ (图源:重庆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基孔肯雅热vs登革热,典型症状有啥不同?从这四个方面来区分→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