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只是蚊子咬个包?不,这可能是基孔肯雅热在敲门。8月6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基孔肯雅热暂无特效药,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并详细介绍了其症状、预防措施等。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发病。虽然多数患者在一周内可自愈,但30%—40%的感染者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流行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美洲和亚洲。我国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病例,虽未形成常年疫源地,但曾在广东、云南、浙江等地发生局部疫情。2025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发生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现阶段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刻。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会出现哪些症状?一般来说,在被叮咬后3–7天内会发病,常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8.5℃)、剧烈关节疼痛(多见于手腕、踝关节和足趾等小关节)、肌肉痛、头痛、皮疹、恶心、极度疲劳。此外,少数患者可能并发眼、心脏或神经系统损害。该疾病可通过实验室检测病毒RNA或特异性抗体来确诊。 在治疗方面,基孔肯雅热暂时没有特效药,主要靠支持性治疗,比如多休息、多喝水、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头痛发热等。需要警惕的是,未排除登革热前,不能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以防出血风险。 我国是非基孔肯雅热常年流行国,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上市疫苗,人群普遍易感,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可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 在个人防护方面,日常外出时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在皮肤暴露处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衣物上可喷洒氯菊酯类驱虫剂;户外活动避开蚊虫活跃时段。室内要安装纱门、纱窗,定期检查是否有破损,傍晚后尽量少开门窗;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对婴幼儿、老人等易感人群;室内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方式灭蚊。 在环境清理上,对于容器类物品如花瓶、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每周至少清理一次积水,空置时倒置存放。卫生器具如拖把池、地漏、下水道,定期用清水冲洗,避免积水残留;洗衣机排水口保持通畅。户外环境也不容忽视,绿化带中的树洞、石缝,可用沙土填充;屋顶、阳台的排水沟及时疏通,防止雨水淤积。特殊场所如废旧物品堆放处、工地积水坑、饮水机接水盘,责任单位需定期排查清理。 当前正值暑期旅游高峰,外出旅游的人群要注意这些事项:出发前查好目的地是否有疫情;孕妇、慢性病人建议慎行;回国后两周内仍需继续防蚊,以防“带毒归来”引发传播。 原标题:重庆疾控:基孔肯雅热暂无特效药,防蚊是关键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