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为期4天的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赛区)活动在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圆满落幕。本次赛事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办。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81支优秀队伍脱颖而出,后续将代表重庆进军全国总决赛,向“TI杯”最高荣誉发起最终的挑战。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赛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始终秉持“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自1994年创办以来,已累计举办16届。本届竞赛题目紧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深度融合嵌入式系统、可编程器件、射频与光电器件等前沿技术,突出工程导向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全面考察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竞赛现场) 本届赛事在参赛体量与区域影响力上双双刷新纪录。相较2024年,参赛高校由35所扩容至38所,实现数量突破;队伍规模从711支增至900余支,增幅高达26.6%;参赛学生人数突破2800名,较去年增长超700余人,增长率达33.3%。走进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整个场馆俨然化身为一个巨大的“极客实验室”。2800余名学子汇聚一堂,在密集排列的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投入这场高强度的技术鏖战。 竞赛现场,选手们面对无线充电模块过热、传感器数据漂移和算法亟待优化等技术难题,碰撞思维、快速交流意见,只为在有限时间内做出最优的方案。“能否将设计方案从纸面落实到电路板上,能否在短短几天内完成设计、调试、优化和答辩,是真正的考验。”评审专家道出了竞赛的核心挑战。 作为竞赛的“实战基地”,这个由市人力社保局打造的全国首家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机构,为2800余名学子搭建起了一个集实训、对抗、展示、交流于一体的“极客舞台”。 在这里,四天的高强度鏖战,远不止于奖项的角逐。“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调试,每一个bug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实战经验。”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的刘峘孜感慨道。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始终坚守“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才”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是推动高校课程改革与优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引擎,也为重庆市重点产业发掘并储备了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青年生力军。 (参赛队伍现场调试设备) 撰稿:张馨允 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