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下称:重医大附三院)脊柱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2岁高龄患者实施“经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内镜下后外侧融合术”,通过多项脊柱微创技术的联合应用,解决了困扰患者半年的陈旧性脊柱骨折难题。该手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在老年脊柱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将为高龄、陈旧性脊柱骨折不愈合患者提供了更微创、精准、高效的治疗选择。 患者故事:从无法完全自理到独立行走 李婆婆(化名)半年前因腰部扭伤出现疼痛,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胸12椎骨折。虽经保守治疗,但因未充分休养,症状逐渐加重,日常翻身、行走均需家人帮助,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我院脊柱微创门诊详细检查,临床诊断为创伤后迟发性椎体塌陷(Kümmell病),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为其制定了个性化微创手术方案。 什么是Kümmell病? Kümmell病是一种由骨质疏松性骨折引发的并发症,表现为骨折椎体长期不愈合、塌陷,并形成“真空裂隙”。 最早于19世纪由德国外科医生Kümmell 发现,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也被称作椎体骨折不愈合、椎体缺血坏死、迟发性创伤性椎体塌陷等。常见于老年人胸腰段脊柱,可导致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干预。 技术亮点: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手术由刘列华主任医师、高永建博士主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全程仅通过几个小切口完成: 精准复位:首先完成骨折椎体闭合复位。
图1 术前X片提示胸12椎体内空腔、骨折不愈合,不稳定。 内镜下植骨:在透视引导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导针,通过内镜在“胸11/12、胸12/腰1后外侧植入骨材料”,促进融合。 图2 在内镜下完成骨折椎的后外侧融合 骨水泥强化:注入骨水泥稳定椎体,并进行胸12椎体内骨水泥成形,完成内固定。 图3 置入骨水泥螺钉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需切开6-10厘米伤口)需切开多层肌肉和韧带,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约20ml)、术后疼痛轻、术后次日即可在支具保护下下床等优势,极大降低了老年人术后感染、血栓、慢性疼痛等风险。 图4 术后CT复查见伤椎已复位、骨水泥填充,内固定牢靠、后外侧已植骨 术后效果:快速康复回归生活 李婆婆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第二天即在支具保护下自主行走,恢复良好。家属没想到微创手术就能解决老人的大问题,十分满意。 专家解读:微创技术为何更适合老年人? 脊柱外科团队表示: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传统手术风险较高。而微创技术通过“精准靶向治疗”,既能有效稳定脊柱,又避免大面积组织损伤,显著缩短康复时间。 【脊柱微创诊疗特色】 一、专业概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骨与创伤中心分脊柱、创伤、关节三个专业组,脊柱微创亚专业是脊柱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服务优质的医疗团队,专注于微创治疗与脊柱相关的各种疾病。 二、医疗团队 医生团队:由5名资深专家和中青年骨干组成。团队成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的脊柱微创手术涵盖脊柱专业的各个病种。 三、诊疗范围 1.脊柱创伤:胸椎、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椎管占位,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Kümmell病等。 2.脊柱退行性疾病: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症、腰椎退行性侧弯等。 3.脊柱感染: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 四、医疗设备 病区配备了高端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椎间孔镜、椎间盘镜、脊柱导航系统、关节镜系统、脊柱动力系统、脊柱显微镜等,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脊柱微创门诊出诊安排 刘列华主任医师,每周一上午 罗磊副主任医师,每周四上午 李培副主任医师,每周二上午 高永建主治医师,每周五上午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