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必需物质,需求强度仅次于氧气。 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喝对水,堪称一味良药。该研究通过分析18项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后发现,以不同方式增加饮水量,至少能降低5种疾病的风险。 三餐前补水减体重 水对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有很大促进作用。 研究中,补水组的肥胖参与者在每次饭前30分钟摄入500毫升水,按一日三餐算,相当于一天喝1500毫升水。坚持12周~12个月后,相较于不补水的减肥组,补水组的体重多减了44%~100%。 此前,几所高校开展的研究同样发现,对超重或肥胖患者实施补水干预,能让他们瘦得更快。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表示,“喝饱了就吃不下”是加速减重的主要原因。 餐前适量喝水可在短时间内扩充胃体,增强饱腹感,从而削减后续正餐摄入的食物量,以及代替高热量饮料等。而且,多喝水本身可能给人一种心理暗示,提醒自己多吃健康食物,从而限制热量摄入。 每天多喝1升控血糖 在一项研究中,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要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1升水,具体操作是早餐前喝250毫升、午餐前喝500毫升、晚餐前喝250毫升。 8周后,这些患者的空腹血糖比不补水的患者降低了17.6%,同时,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称“坏胆固醇”)水平等均有下降。 另一个发现是,即使做到了每日多喝一升水,但不是饭前喝的人,并没有降糖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一方面,多喝水可增加血浆体积,从而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另一方面,2型糖友控糖也离不开维持健康体重,饭前饮水可减少食物摄入、减轻体重,达到降糖的效果。 勤喝多排消尿路感染 临床中,加大饮水量是尿路感染患者预防反复发作的生活处方之一。 一项对140名患有复发性尿路感染,且每日饮水量较少女性进行的研究分析发现,只要每天多喝1.5升水,不必在意饭前饭后,也不必固定饮水时间,感染的发作次数即可降低。 加大液体的摄入量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增加尿液生成,稀释尿液中细菌浓度,降低感染力; 促进排尿,从而对尿道进行自然冲洗,将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冲刷干净; 频繁、大量排尿的冲刷力,可避免细菌附着在尿路上皮细胞上,减少感染的机会。 年轻女性的单纯性尿路感染患病率较高,增加饮水量的防治措施操作简单,是减少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有效之法。 每天多喝两升半防结石 尿液中的盐浓度高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多喝水可增加尿量、稀释浓度,防止钙盐、磷酸盐因过饱和析出结晶,从而减少结石形成。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25~50岁的健康成年人如果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2升水,可降低肾结石的形成风险。 另一项追踪调查5年的研究则发现,即使是已患特发性钙肾结石的患者,当通过饮水干预使其每日尿量达到2升时,结石复发率可降低一半。 金晖建议,已患泌尿系统结石的人需增加水摄入量,至少达到每天2.5升的尿量。 持续多喝3个月少头痛 一项研究认为,3个月内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1.5升水,可改善47%的复发性头痛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轻度脱水可引发头痛,但“多喝水治头痛”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目前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研究数据来证明。 多喝水虽是一味良药,也需科学有度,不建议“强行灌水”,以免得不偿失。 比如饭前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建议补水不超过500毫升,以免影响消化;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如几小时内摄入7~8升水,可造成电解质紊乱,引发水中毒等;尿路梗阻或肾病患者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易引发水肿、高血压。 在疾病状态下,水分需不需要补、怎么补,一定要结合自身状况并听从医生建议,同时配合其他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健康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男性每天喝足1.7升水、女性达到1.5升,最好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活动量大、周边环境高温干燥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但不建议超过3升/天。 原标题:今天起,喝水务必调整一下! 编辑:戴林 校审:周圆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