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第1眼|从传统到未来 山城加快能源“新绿”转变

2025-8-17 13:13 |来源: 第1眼原创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重庆诸多特质,都源于地形地貌上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无论是“山城”“江城”的城市名片,还是立体、魔幻的交通建设,亦或者多元化能源体系,无一不凸显着因地制宜的智慧。就在昨天,西南最大的燃机电厂在渝投产,其燃机动能采用天然气。而三天前,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最新的发电装机数据,截至到7月底,重庆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超过2836万千瓦,除火电之外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四成,整个“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逼近50%。新的能源格局,正在打开一片新的蓝海,重庆如何以更优的姿态入局?



走进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华能两江燃机电厂,最新投用的二期项目4号发电机组马力全开,顺利完成了标志性的“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至此,华能重庆两江燃机电厂的总装机容量,达到241.8万千瓦,占重庆火电总装机容量的14.5%,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机电厂。这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碳”行动中的重大能源项目,年发电能力超100亿千瓦时,可满足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而智能化的系统,严格把控着全流程,每生产一度电的碳排放量,仅为同等级煤电机组的一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0万吨。




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正不断地突破瓶颈,不断提升着重庆能源的含“绿”量。在巫山海拔约1800米的山脊地带,重庆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充分感受着三峡的风,8台大风车日夜不停地转动,年发电量可达1.1亿千瓦·时。这些电量,能够满足约6万户家庭1年的清洁用电需求,减排效益相当于种植450公顷阔叶林。巫山是风光资源优越的能源场,这里地处横断山脉褶皱带,山势陡峭,海拔落差超过150米,全年“可利用”的风能,多达1900小时左右。新机组的智能系统,将复杂的山地气流归拢,把风能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这些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行动,把能源的效能最大限度激发出来。传统能源“转绿”、新型能源发力,巴渝大地上正在勾画一幅“逐绿而行”的能源画卷。




新能源产业有着万亿“蓝海”,如何“向蓝海而行”?背后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资源就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源。重庆同时兼具山城与江城的特质: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差超过2700米;高高低低的山地,面积占了7成以上;大大小小的河流,总数多达5000多条。其中蕴藏着能源资源的富矿,突破“资源利用率”这个瓶颈,就能打开能源结构优化的新局面。简单来说,如何开发好内部资源、如何利用好外部资源,已经成为重庆能源绿色转型的破局之道。




页岩气——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非常规天然气,它广泛蕴藏于盆地的岩石缝隙和夹层中,重庆分布着页岩气的“富气带”。8月14号,又一个超千亿方深层页岩气田,在重庆永川诞生,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5.88 亿立方米,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成为重庆第四个千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




时间再往前回拨至7月底,四川盆地首个“页岩油田”复兴油田在重庆诞生。其探明地质储量,通过了自然资源部的评审。



“复兴油田”首期确认石油储量达到2010.06万吨、天然气储量为123. 52亿立方米。整个复兴油田一期,已部署60多口页岩油井,每日出产原油可超过100吨。如果说页岩气是“藏在孔隙中的天然气”,那么页岩油就是“藏在石头缝中的石油”,勘探和开采难度之大,相当于“从零开始”的战略突破。




这样的突破,几乎伴随着重庆的能源转型之路。为了增加能源的含绿量,重庆最远找电距离,远至新疆哈密。只要7毫秒,新疆的风就拂过了重庆的夜,用绿电点亮了山城的万家灯火。


这个夏天,“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已累计把40多亿度电“送进”重庆电网。包括疆电在内,重庆打通了川渝、渝鄂三大电力通道,高峰时段的入渝电力,可达1000万千瓦,入渝电量每天可达近2亿千瓦·时,约占全市用电需求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而重庆作为制造重镇,也是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需求总量大、应用场景多、市场创新活跃,要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取得先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能源“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这就需要在能源消费端,不断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催生新动能,锻造面向未来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优势。




走进位于重庆巴南区的重庆数智产业园,“近零碳园区”的绿色运行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为全国工业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生动样本。园区2025年的绿色发展目标是:清洁能源的使用率达83%;单位工业增加值的碳排放强度下降25%。园区里“绿电先行”:通过盘活厂房屋顶资源,建成光伏储充一体化项目,年发电量不仅满足自身需求,更实现“余电上网”。




“百万千瓦屋顶光伏”行动,是重庆能源消费转型的一个缩影。重庆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电力保障,这也决定了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消费市场。按照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版图,“头号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对能源消费提出了新的要求。需求激发供给,重庆也在构建从新型能源到新型储能的能源新格局。




黔江区拥有丰富的光能资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7万千瓦。在麒麟盖光伏电站,连片的光伏板沿着山巅分布,从这里引出的110千伏麒正线,是重庆东南部清洁能源送出的重要通道之一。黔江持续打造“清洁能源+储能”“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多元应用场景,让清洁能源进入市场消纳。从多方“找”能源,到多元化“产”能源、“用”能源,搭起绿色转型的桥梁,“风光水火储”的能源新格局,正在激发山城新的活力。




能源转型也是绿色转型的“牛鼻子”,重庆在能源赛道如何进一步发力?在西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自敏看来,重庆可加大清洁能源对非清洁能源的替代力度。结合地理与气候条件,适度扩大太阳能、风能设施的建设规模。可以探索在部分地区发展地热能用于供暖、康养,挖掘其能源绿色化的潜力。加大对能源节约型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进节能技术适配本地产业的发展,激励技术向低碳节能转型。同时,强化跨区域能源合作,弥补本地能源的短板,借助 “西电东送” 等项目,引入省外来电,提升能源供应的韧性。制定合理的碳价机制,设置科学的碳配额,构建碳配额的体系,助力企业平稳地适应碳市场规制。可以动态地优化电力或其他能源的分档电价、平衡公平与效率、推广居民用电、工业用电以及电车充电的分时等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源定价,以引导能源消费、促进能源转型。




能源的多元化,已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对重庆来说,“风光水火储”只是能源转型迈出的关键一步,而上下求索还远未结束。能源市场的需求永远强劲,能源变革的浪潮大势所趋,从这个层面来说,新能源的未来将是星辰大海。重庆布局的能源新格局,是绿色转型的发力点,也是在布局未来。


原标题:重庆第1眼|从传统到未来 山城加快能源“新绿”转变

编 辑:蹇汶佑

校 审:廖雪源

总值班: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