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李秀玲:种满梧桐的小城

2025-8-26 14:15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种满梧桐的小城

文/李秀玲


重庆中心城区西北方向,有一座小城。嘉陵江自西北而来,绕城边往东南而去,江中有一块天然巨石,人称“碚石”,这座小城也由此得名——北碚。

这座城虽小,但是他的故事太多,该从哪里先说起呢?那就从街心花园的梧桐树开始吧。

上个世纪30年代,卢作孚先生亲自主持建设北碚,他在当时的街中心种下了36棵梧桐树。一百年的时光,小树长成了枝叶繁茂的大树,它们默默无言随着历史一起成长,那些硝烟弥漫、悲愤激昂的过往;那些忠贞不屈的武将、儒雅浪漫的文人;那些在这座小城中孕育而生的科学与文化,像从街心延伸出来的一排排曲折而遒劲的梧桐树,永远朝着天空生长。

熟知北碚历史的人,也熟知卢作孚。他的名字,和这座小城休戚相关。或者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这座绿意、雅致、休闲的小城。

卢作孚纪念馆位于北碚区文星湾庙嘴文昌宫,依托峡防局旧址而建,紧挨嘉陵江。去往纪念馆的小道上,铺着卢作孚说过的话:“人有不可容的事,世没有不可容的人”“世界上最坚实的城垣就是人民的信任”“要想站得高,就得深深地扎下根”……

峡防局旧址处,石头围成的栏杆,经历了风雨,青苔丛生。从一棵黄葛树的枝干中望出去,嘉陵江缓缓流过小城,碚石在江中屹立着,坚毅的石头如同卢作孚坚毅的脸庞。

卢作孚的一生,始终把民族大义记在心中,他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他不仅是个民族实业家,更是投身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忠肝义胆的爱国者。

许多人为他出书立传,宣扬他的生平事迹:坦荡为人、忠诚爱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他建立峡防局、清剿匪患、兴建工厂、创办银行、致力于乡村建设、创建民生公司,大力推动中华民族的科技、工业、教育、航运等各方面的发展,却从不贪图享受,一生清贫。

纪念馆里,我站在了一张宜昌大撤退与敦刻尔克大撤退对比表前。表中罗列了时间差距、指挥力量、运输力量、运输难度、运输结果六项对比数据。从这些数字与文字中,传递出抗战时期的种种艰难——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路线之险峻、力量之薄弱,而卢作孚做到了,他一人指挥,一人设计运输方案,一人统筹安排,在川江距离枯水期仅剩短短40天之内,运送了3万多人员和9万吨物资。直至1940年6月宜昌沦陷,共运输了150余万人,100多万吨货物,同时还运送了27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及时运转了3694箱来自故宫的文物沿长江水路西迁到重庆。这一切,是以民生公司16艘船被炸毁炸沉,117名员工牺牲,76名员工伤残的沉重代价换来的。

这些冰冷的数字在此刻仿佛有了温度、有了情怀,有了磅礴之势。

当一个人、一颗心全部奉献给了国家,时时牵挂的是民族安危,他本身就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小宇宙,燃烧着自己,却给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卢作孚的纪念馆和他的为人一样低调,但他是中国近代史和抗战史上最闪耀的那颗星星。群星闪烁,明暗之中,这颗星让人永远仰望,心生崇敬。

走出纪念馆,面对嘉陵江,江风迎面吹来,我那颗澎湃跳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历史如长河奔腾,激起心中千层浪,每一层浪花之上,都有一个个不能忘却的名字。

天津路、上海路、南京路、广州路、武昌路,每沦陷一个城市,卢作孚就在北碚命名一条路。北碚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条道路上都有卢作孚坚定、执着、不屈的脚印。

我又回到了出发时的街心花园。百年时光过去了,卢作孚种下的梧桐,已遍布小城。每一棵经历了战火的梧桐树都深深扎根,生长出了它的傲骨,永远抬头仰看天空和流云,沉默之中暗藏着生命的坚韧与执着。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