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这释放出新阶段下城市发展的信号——保护生态环境、改变发展方式,让城市更美丽、让百姓更幸福。 对标中央精神,近日召开的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塑造绿色低碳整体大美的山水都市新风貌”。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怎样做到整体大美,焕新重庆都市风貌? ▲8月20日,大渡口区心湖公园,天空澄澈如洗,棉花般的云朵悠然飘浮,为山城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画卷。记者 尹诗语摄/视觉重庆 绿色低碳,是理念的转向,要推动城市发展从粗放低效转向集约高效。 先说绿色,这意味着守护生态本底,让绿色在百姓的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 当下的重庆,一个个“含绿量”极高的鲜活场景,正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2024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市民抬手就能拍到“重庆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绿色的江岸线旁,长江鲟正在江中游弋;重庆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让人们推窗见绿。 再说低碳,这意味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延伸实现“减排不减速”。 “十四五”以来,重庆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6%的经济增长。亮眼答卷的背后,是重庆产业发展实现从控制污染体量到创新生产流程,从绿色采购到低碳物流,从企业自律到上下游共同发力。 这样的成绩也吸引着外界的目光。近段时间,众多媒体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来到重庆。媒体的镜头里、笔尖下,重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园区集约式处置污染,化矿区为景区的一系列生动故事被讲述,巴渝大地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篇章被更多人看见。 取得这样的成绩固然不易,但仍要看到,重庆空间结构复杂、山水格局独特,需要持续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而如何增强产业绿色转型的驱动力,增进低碳转型质效,重庆还有拓展空间。 为此,重庆要深刻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聚焦节能降碳、绿色服务、碳金融、零碳园区、生态修复、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要拓宽“两山”理论转化路径,畅通生态“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通道,依托生物多样性增益、生态修复提升自然资本价值,反哺绿色产业升级;要让绿色走进更多老百姓的生活、消费场景,让绿色串联起更多企业的生产、研发环节,使生态产品价值从分散化、隐性化转向系统化、显性化。 ▲8月22日,北碚区,夕阳西下,夜色将缙云山围绕。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整体大美,是范围的革新,要让城市从偏重局部缺乏协调转向整体大美更具特色。 人民对美丽城市的感受,藏在是否宜居宜业宜乐宜游这些身边美之中。这意味着,不论是更系统地发展经济,还是更全面地保护环境,一座城市都需要打破区域间的藩篱,实现整体跃升。 这便是重庆谋求“整体大美”的题中之义。要以涵养生态的思维看待空间发展,推动区域规划从管控引导转向价值激活,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价值显化与民生福祉提升等多重价值,在“美丽”二字的主导下,融合共生、整体跃升。这既契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也对《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做了方向上的深化。 具体来看,要实现整体大美,既需要聚焦中心城区功能补短与品质提升,打造现代化美丽大都市;也需要以万州、永川城市副中心和黔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塑造区县城核心竞争优势,将重庆的小城故事唱得更响;更需要细微处着笔,实施镇容镇貌整治提升行动,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用乡村生态牌、旅游牌、康养牌激活重庆的“美丽细胞”。 辩证地看,整体大美的重庆风貌,离不开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而绿色低碳的改革依托,同样是整体大美的系统规划。二者相互嵌套,相互赋能。 面向未来,重庆将继续描绘绿色低碳整体大美的山水人文画卷。这样的城市新风貌,值得你我共同期待。 【知识延伸】 8月18日,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举行。全会提出到2027年将实现“六个新”目标,即:全面培育创新开放富有活力的城市发展新动能,全面优化韧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质安全新体系,全面构筑舒适便利普惠可及的高品质生活新图景,全面塑造绿色低碳整体大美的山水都市新风貌,全面弘扬崇德向善文化繁荣的城市文明新风尚,全面探索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城市治理新范式。 原标题:重庆瞭望|山水都市新风貌,重庆如此塑造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