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红岩烽火·歌咏山河|谭 鑫:一条路的记忆

2025-8-28 14:3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一条路的记忆

文/谭 鑫

我去解放碑时,喜欢从新华路经过。

新华路隐匿在解放碑的万丈光华背后,像一条只有当地人晓得的小路,又如一道被岁月磨蚀的旧疤。当我踏上这条山脊般起伏的道路,脚下是渝中半岛的根脉,它从枇杷山迤逦而来,倔强地指向朝天门,人间烟火与历史沿革,在街边的脚步中延伸。重庆至今有人唤它“大梁子”——那是这条路最初的名字,一条划分上下半城的天然脊线。当1949年解放的旗帜插上山城时,它定格为“新华路”。

在这条路上,长安寺的钟声曾回荡千年。它原为北宋熙宁年间始建的崇因寺,山门悬着苏东坡手迹“第一山”,为古重庆香火丛林之首。1939年春,作家萧红在散文里赞叹它的庄严静妙,笔下却预伏着不祥的预感:“可能有一天这上面会落下敌人的一颗炸弹。”正如她在文末担忧的那样,一个月后,长安寺在日军的大轰炸中毁于一旦。如今,重庆25中的教学楼矗立原址,少年们的读书声湮没了往昔梵音。校门外的长江索道凌空而过,轿厢玻璃映出江流浩荡,恍若当年香客眼中的佛光。

沿新华路西行三百步,人民公园的浓荫覆盖着更深的创痛。1929年开放的重庆第一座公园,抗战时更名为中山公园,成为不屈的象征。冯玉祥在这里募过捐,郭沫若在这里作过演讲,马思聪在此演奏过《思乡曲》,影剧艺人在这里举行抗敌演唱大会,但最终弦音休止于轰炸的破碎声里,公园未能幸免于战火。硝烟散后,两座石碑悄然立起:1946年的“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与1947年的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石座上镌刻的姓名,多是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但指尖掠过那些冰凉的石刻,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炮火下的不屈心跳。

新华路47号曾矗立着川盐银行的巍峨身影。1938年,当时的政府经济部迁入此楼,成为战时经济命脉的中枢。而曾在大梁子街190号的肇明公司,则上演着更为悲剧的戏码:高氏家族经营的印书局,承印了重庆首幅现代测绘地图《新测重庆城全图》。1939年5月3日,日军根据此图校准坐标,在大轰炸中将肇明公司变成一片废墟——自家绘制的地图,竟成了葬送自己的利器。想到日军拿着自家印制的图炸毁了自己的家,高原先生悲愤不已,他余生都在向日本索赔,而肇明公司的这场跨世纪的索赔官司,可以说是百年来中国与日本冤仇的一个缩影。

防空洞成为山城最深的伤口。曾经的新华路电报局长途电话营业处终日挤满人群,八个电话间前排着蜿蜒的队伍。我曾翻阅史料:1937年时,往外省发电报每字一角钱,省内七分钱,加急则加倍,军用电报则一律减半,以支援抗战……薄薄纸片承载着生死讯息。1941年6月5日,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厅三段防空隧道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避难民众窒息、践踏惨案,造成数千民众伤亡,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六五”大隧道惨案。“六五”惨案发生的第二天,有市民在残垣断壁上写下了“愈炸愈强”四个大字,历经上百次轰炸,重庆并没有被击垮,反而“愈炸愈强”。而今,重庆已连续27年在6月5日这天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放,缅怀同胞的同时,也铭记历史。

我返回新华路时,常见人民公园石阶上坐着遛鸟的老人。竹笼中的画眉鸟放声清啼,手边的茶碗腾起暗香,亭中的牌局正在哗啦作响;穿校服的少年跑过“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向石座投去一瞥;防空洞的铁门在巷尾半开着,如今作了火锅店的储藏室,老板正指挥伙计搬食材进洞,铁门内曾渗出的寒气,如今化为了麻辣香气……历史在此显露出继往开来的真实。

山城的月光漫过新华路起伏的脊线,我轻轻地走、慢慢地看、静静地听,它静卧在解放碑的背影里,以沉默守护着这人、这街、这城,像一种无声之证。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