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坝会:泥土里的“乡风文明”播种机文/郑维山几张掉漆的板凳,一壶冒着热气的茶,大伙儿围坐一圈,家长里短,龙门阵摆起。没有“领导讲话”,只有最实在的“院坝”,只有掏心窝的“土话”。在重庆,满地乡音的“院坝会”,正演奏着一曲曲共鸣的和谐乐章。 巴渝乡土的文化基因 近日,在重庆长寿区海棠镇小河村,一场关于森林防火、防溺水的“院坝会”正要开锣。田坎边、树荫下,你一言我一语,那些关于村里大小事的建议、那些对未来日子的期盼,都汇成了一曲“乡音协奏曲”。 这样热闹而亲切的场景,并非小河村独有。渝东北开州区汉丰街道玉溪社区的“院坝会”上,老党员王大爷发愁:“老伴儿的慢性病药,村里买不到了啊!” 社区干部听后紧急记下,次日便将药送到王大爷手中。 “这才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啊!” “院坝会”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深深扎根巴渝大地,流淌着千年的文化基因。北宋时期,以茶易马,“院坝会”应运而生。明清之前,川渝地区的集市大多就是“院坝会”。人们在村口、河边、院坝里摆摊,交易土特产、日用百货。 巴渝大地的“院坝会”,既是交易场所,也是邻里解决纠纷、商议婚嫁、协调生产的纽带,维护着和谐稳定,为社会发展积攒力量。 基层治理的幸福答卷 新时代,“院坝会”被赋予新意义,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也是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就说永川区某山村吧,村口那眼老水井,是大家伙儿心头的“老大难”——吃水难,用水难,愁得大家眉头紧锁。 村支书刘大明心里明白,想解决乡亲们的“烦心事”,怎么办?开“院坝会”!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想办法,然后一起凑钱、规划,建成了供水井,抽水站。 当水龙头一拧开,清凉甘甜的山泉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喜悦挂在每个人脸上。 “这院坝会,把事办到咱老百姓的心坎里了!”这“小井故事”,是“院坝会”带来的幸福答卷。 再说说大渡口区某老旧小区,在之前的“院坝会”上,居民们可没少“吐槽”:楼道里垃圾成堆,公共设施也老旧得很…… 社区干部二话不说,主动参与,四处协调,搭建了个绿化平台,清理了卫生死角。经过几次“院坝会”的集思广益,再加上大伙儿的共同努力,小区焕然一新,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 “院坝会让大家的心更近了,住得也更舒心了!”这和谐的邻里情,是“院坝会”带来的幸福风景。 再看南岸区上新街社区,停车难问题是居民的“心病”。社区干部在“院坝会”上发现停车位严重不足,居民意见很大。经过多次讨论调研,最终决定在社区内增设停车位,并通过“院坝会”协商,引导居民错峰停车、规范停车,并加强巡逻。 “院坝会”让矛盾化解,停车无忧,居民关系融洽和睦,社区环境也好了。 “呼声”到“掌声”的力量 光听还不够,还得办实事!用“马上就办”回应,让老百姓的“呼声”变成阵阵叫好的“掌声”。 璧山区的“院坝会”,就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成三类:“当场解决”“镇街承办”“区级联办”,责任到人,啥时候办完也定了死规矩。简单的问题,当场拍板,立马解决;复杂的问题,就由相关部门一起想办法。“群众点单,政府买单”,这就是璧山的“院坝会”。群众反映路烂了,马上启动修复工程,没几天就把路修好了,老百姓那个高兴啊,直拍手叫好! 说起“院坝会”,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在重庆,为的就是“马上就办”。江北区深谙此道,直接把“民情直通车”跑成“高速路”!群众有事儿,手机一拍、照片一传,后台“叮”一声,立马电子建档;平台“大脑”自动分派任务;事情办到哪一步,进度条实时更新;事情办妥了,相关部门联动“闪电战”,排除隐患;搞完还得回访一句:“叔叔阿姨,这次服务满意不?”这叫一个真周到。 “直通车”跑得有多快?前几日下暴雨,盘溪河河口有险情苗头,群众眼尖,手机一拍传上去,相关部门立马赶到,把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解决效率也是杠杠的。“民情直通车”的马上就办,不仅跑得快,还保证不“堵车”。它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百姓诉求,一头挑着政府责任,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泥土里的“乡风文明”播种机 在重庆,院坝会不仅解决问题,更是传递文化凝聚人心的大舞台。 “哟,老王家的院坝会又开始了!”夕阳西下,院坝里飘出阵阵饭菜香。这并非简单的聚餐,而是村民自发组织的院坝会。院坝里,酉阳龙潭镇清明村村支书王大叔正与乡亲商议村里的新风建设,探讨如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生活。 “升学宴、乔迁宴,办得太铺张浪费了,咱们乡村可不能让这些歪风邪气蔓延开来!”张婶第一个发言,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经过反复讨论,院坝会上确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婚事新办,不大操大办;丧事简办,不铺张浪费。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如今,酉阳乡间小路洋溢着新风气,红白喜事温馨融洽,院坝会就像一个“乡风文明”播种机,守护着淳朴的民风。 院坝会不仅能解决民生问题,还激发了文化创造。 2024年,长寿区海棠镇小河村将院坝里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融入歌曲《又见海棠花开》,在首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中,摘得二等奖。“歌唱家乡”,成为院坝里的动人旋律,传递着幸福和感动。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田野,“院坝会”如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们拉近干群距离,激发全民智慧,成为“泥土里的和谐之花”。未来,“院坝会”将会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谱写出更动听的“乡音协奏曲”,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更和谐。 编 辑 杨雪 美 编 钟柳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