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高端学术论坛,更是全民共享的文化嘉年华——9月17日启幕的2025长江文明论坛,以“综合场景”为核心,串联起非遗展示、音乐盛典、文物展览等多元活动,让长江文明从“书本里”走向“生活中”,市民与游客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作为论坛“文化惠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活动将于9月15日至16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展。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幸军介绍,此次展示活动包含三大板块:长江流域非遗保护协同机制会商会将明确区域非遗保护合作方向;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介活动将展现巴蜀文化、徽州文化等地域特色;非遗精品展邀请40位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示刺绣、陶瓷、石雕等技艺,市民可近距离感受“指尖上的长江文明”。“我们还会发布‘跟着非遗游长江’地图,游客拿着地图就能打卡沿线非遗体验点,让非遗‘活’在旅行中。” 第八届世界大河歌会将作为论坛同期活动,于9月18日精彩上演。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艺义透露,今年歌会以“听见江河·传世之声”为主题,打造“国际范+沉浸感+多矩阵”三大亮点:除李丹阳、王凯等国内艺术家外,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歌手将带来世界大河经典曲目;舞台延伸至长江游轮,结合江上火壶表演与光影特效,营造“人在景中、歌在江上”的沉浸体验;同时面向全国免费投放3000张门票,市民可通过“文旅万州”公众号等平台获取,无法到现场的观众也可通过三峡融媒体中心等平台观看直播。 此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从敦煌到大足”专题陈列展持续吸引市民打卡。该展览是敦煌与大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首次联展,通过数字地图、丝路文物等,呈现石窟艺术从敦煌到大足的传承脉络,截至目前已接待观众近6万人次。“我们还会推出系列讲座和国庆优惠活动,并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让市民感受石窟艺术中的长江故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文科表示,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初,为市民提供长期文化体验窗口。 从非遗体验到音乐盛宴,从文物展览到考古研讨,2025长江文明论坛以“多元场景”打破学术与大众的壁垒。 撰稿:陈亚娟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