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即将开启,本届大赛创新采取“赛展演会”集成模式。其中,“展”即四展一区,包括国家成果展、各代表团成果展、企业技术设备与技能展、河南特色技能展、技能培训体验活动区,展出卫星返回舱、国产芯片、“奋斗者号”模型等高精尖实物。 在国家成果展区,重庆“技能剪影”引人注目,包括“巴渝工匠”典范人物、国际技能交流合作等内容。 ▲国家科技成果展区 巴渝工匠精神“可观可感” “这是我们重庆的骄傲!”“巴渝工匠就是棒!”…… 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国家成果展区现场,重庆高技能领军人才刘永刚拥有自己的“排面”。 刘永刚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重庆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国家成果展展出刘永刚工匠事迹 近40年的铝合金加工生涯中,他谨守初心担使命,始终在锻压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技能极致,保国家重点材料之需,为国家航空航天和国家重点产品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参与完成了特深模锻件、航天用大锻环、特大高温合金涡轮等数百项重大国防工程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及生产任务。 刘永刚这样的高技能人才,生动诠释了“巴渝工匠”的精神。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实施“巴渝工匠”行动计划,创新政策、多措并举、优化服务、提供保障,大力培养“铺天盖地”的技能人才。 截至2024年底,全市技能人才550.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76万人,占比32%,西部领先。 技能国际交流“可圈可点” 国家成果展区中的“技能之梦—国际交流”板块,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重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与“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启动仪式的场景。 重庆何以能够成为该板块的“主角”? 我市于2019年、2024年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不仅提升了中国技能国际影响力,探索了国际赛事举办新模式,更扩大了重庆对外开放的美誉度。 ▲国家成果展展出重庆技能交流合作成果 据悉,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成功举办为契机,我市将积极打造国际技能人才集聚地。 在技能培训方面,依托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和“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培训基地,开展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在技工教育方面,依托技工院校国际学院、工匠学院,开展国际技能交流合作;在师资培养方面,依托“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师资培训中心,开展国际师资培训、考评认证等;在技能竞赛方面,依托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修中心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推动竞赛选手、专家教练、场地经理、技术翻译等人才培养;在技能评价方面,在全国率先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试点开展国际技能证书引进、认证和输出;在技能交流方面,通过“政府+院校+企业”模式,每年组织5个左右团组持续开展“一带一路”技能交流培训,推动技能出海、项目来渝。 技能走进生活“可触可及” “这是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以养老机器人大脑为核心。”重庆展区的现场工作人员解说道,该款机器人适配居家养老场景,可提供智能情感陪伴、健康安全守护、数字科普、娱乐休闲等服务。 ▲重庆展区展出的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 虽然比赛还没正式开始,但展区已经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成员近距离观看体验重庆“智”造魅力,排队品尝火锅、小面等巴渝美食,技能走进生活、贴近大众显得格外写实。 ▲巴渝美食吸引观众排队品尝 此次重庆展馆共有11个技能展示项目。芯片制造、重庆轨道车辆、精密仪器仪表、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无人机等前沿科技闪耀着智能的光芒;火锅、小面、糖艺、荣昌陶、夏布、土家吊脚楼等传统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则生动诠释了厚重的巴渝匠心。 科技与传统在此交汇,智慧与技艺共谱交响。“智造”与“匠造”的合作,向全国展现了“雄奇山水,新韵重庆”的独特魅力。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