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点位:綦江区三角镇 蹲点记者:罗芸 9月18日傍晚,綦江区三角镇后坝村南瓜种植基地。 村综合服务专干郭焱举着手机云台,站在连绵的绿色瓜地里,记录村民们从“绿海”中捞出“金瓜”、满载而归的场景,为线上销售南瓜积累素材。拍摄中,她不时抹抹额边的汗,嘱咐大家:“慢点,笑得更开心点!” ▲綦江区三角镇后坝村村干部郭焱直播卖西瓜。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今年夏天做了场后坝西瓜直播。虽然不熟练,但还是把西瓜卖到更远的地方,这给了我们线上销售的信心。”这个“00后”村干部笑着告诉记者。 近年来,三角镇顺应时代发展,鼓励村干部利用数字应用平台、短视频创作等“新农具”销售农产品、宣传乡村振兴。现在,三角镇21个村(居委会)都有村干部利用直播带货、制作短视频,线上销售农产品金额近200万元。 线下体验“卖货难” 促成村干部线上当主播 进入秋收季节,36岁的中坝村党总支副书记蒋婷婷经常很晚才回到家。 这段时间是水稻收获季,她和同事到村民田里帮忙收割,并制作高山优质稻米销售的短视频;天都黑完了,她还在地坝里打着补光灯、戴着干辣椒制成的“项链”,推销村民制作的干辣椒;向日葵快结籽的时候,她又顶着大太阳钻进花丛,为即将上市的葵花籽“造势”…… ▲蒋婷婷为中坝村即将收获的葵花籽“造势”。 “我去农贸市场线下体验过卖山货,深深地感受到村里老人的不易。”已任村干部4年的蒋婷婷说。 那一次,她早上7点过赶到农贸市场,准备在流动摊位区抢个显眼的“好摊位”,帮村里几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卖土特产。没想到,最后她只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空位。 一问,蒋婷婷惊讶地发现:为抢到“黄金地段”,有的老人凌晨三四点钟就来了。他们很多人白发苍苍,背着背篓、打着电筒,要走很远的路。 这段亲身经历震动了蒋婷婷。她想办法找机会帮助村民们线下卖货。 2021年,蒋婷婷试着在相关平台直播带货。截至目前,她已直播20多场,制作短视频100多期,帮綦江、巴南、石柱以及毗邻的贵州区县销售农产品约100万元,是目前该镇村干部中带货金额最高的。 “有了蒋书记带货,卖土货不需要赶场摆摊,我可以一心一意在家里种辣椒、养鸡鸭。”村民张道琴一个劲儿地为蒋婷婷点赞。 中坝村的经验,也激励三角镇其他村的村干部陆续“触网”。他们为农产品直播带货,展现村里的日常工作,开展反诈、防火、宣传政策等工作。据统计,目前该镇村、社区干部已开通18个常用平台账号,直播带货200余场,制作引流短视频800余条,销售农产品、推介农业观光旅游等,累计销售金额近200万元。 线上一分钟 线下要练十倍功 今年24岁的望石村本土人才邹骑庆,笑容中带着几分羞涩。她是目前带货的三角镇村干部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今年6月,望石村的1200余亩青花椒快成熟了,邹骑庆策划了两组营销短视频。“是想用夸张的表情体现花椒的‘麻’,但‘演出’效果好像不是特别理想。”邹骑庆笑着说。 ▲ 24岁的邹骑庆是三角镇“触网”村干部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受访者供图 她在大学学的是轨道交通专业。回村里工作前,邹骑庆没有直播带货和做短视频的相关经验。不过,她也鼓励自己要“摸着石头过河,剪着视频探索”。 为了提升自己,邹骑庆积极参加区里和镇里举办的电商培训班。更令她感动的是,不少同事利用业余时间在她的短视频中“参演”,介绍直播和做短视频经验,让她有信心能继续做下去。 “做直播和短视频,看别人做得好像很轻松,但背后是一系列工作。”郭焱感叹,找到合适的、引流的话题,非常“烧脑”;直播看似一两个小时,却需要提前一两周准备,否则极易冷场,也没法把粉丝最关注的农产品特点介绍全面。 好在郭焱也有支持自己的“后援团”——后坝村的5名村干部,他们中既有“70后”“80后”,也有“90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后坝村党总支书记刘大秀介绍,大家在平时工作中遇到了有趣的事,或是看到有意思的视频,就会主动把村里的情况往里“套”,觉得可行的就告诉小郭,看能不能做成短视频引流。 在“后援团”全方位支持下,后坝村用“风马牛不相及”式的顺口溜,宣传反诈;穿着“田间工作服”,拿着簸箕等农具“走秀”;收集村民咨询较多的问题,用短视频一步步演示如何激活手机上的医保电子凭证…… “教会村干部学好‘新农具’,是我们能实现‘村村有创作、人人有特色’的关键。”三角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积极推荐村干部参加区相关部门组织的直播培训,并根据直播中出现的问题请老师到镇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辖区内直播电商企业联建服务帮扶团,为有意向开通直播的村干部、企业等提供上门指导10余次;向区农业农村委等争取支持,在中坝、红岩、望石等村建起常态化直播间,为村里直播提供“阵地”,还带动50余名村民、企业主进行直播带货。 线上卖出农产品 线下推动工作 “‘刘开心’,我们院子旁边的路好久可以硬化啊?” “‘刘开心’,下回‘演视频’一定要记到喊我哈!” 走在路上,村民们习惯用红岩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绍军的视频账号名,用来称呼他本人。刘绍军也开开心心地回应村民。 ▲刘绍军(中)与村民一起拍短视频,展现红岩村变化。 刘绍军性格外向,谈话中时常穿插着爽朗的笑声和善意的玩笑。经常在“村晚”小品里任“男主角”的他,今年五一前夕,借着一条“追车”推销土特产的短视频“火”了,帮村民们卖出价值两三万元的花生、土鸡、土鸭。 “当村干部,平时工作已经很繁杂了。但帮助村民搞产业,推动村里有发展是我们的重要责任,也是大家支持我开直播、搞短视频的重要原因。”刘绍军说。 从2023年开始直播带货以来,他卖过村里的花生、耙耙柑,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也让村干部赢得了口碑;演出时他拉来村民“入镜”,在欢笑声中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这段时间,村里的王家院子为发展乡村旅游搞环境整治,需要拆除一些乱搭建的窝棚。以前,这项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有一次,刘绍军迈着“刘开心”式的夸张步子,带着“刘开心”式的夸张笑容去院子找大家聊天,并承诺:把院子“打整”好了,“刘开心”又可以拍一条前后对比的短视频,夸夸我们王家院子。没几天,这些乱搭的窝棚很快就被居民自发拆除掉,整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线上干部的付出,大家都看得见,也获得更多村民对日常工作的支持。”三角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在直播带货的同时,也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直播为载体、以院落微治理为切口,走出“直播+乡村治理”的新路子,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联动,推动全镇实现乡村振兴。 原标题:党报记者一线蹲点|她戴着“辣椒项链”开直播,他“追”着货车拍视频……綦江区三角镇每个村(居)都有干部线上当主播 编辑:张亚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