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百年砥砺前行。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情回望,我们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无比骄傲,对汇聚广大工人阶级的磅礴力量无比自豪! 今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指出,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以来的100年,是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同中国工人运动具体实际相结合的100年,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矢志不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100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会组织在各个历史时期动员亿万职工群众前赴后继、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建立不朽功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工运壮丽篇章。 大江奔腾起风景——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山城,历史的刻刀在每个关键节点刻下深深的印记。大国工匠的基因,深植于这片历史和时代屡屡眷顾的热土。一部可感可叹的工匠精神演进史,一张雄奇绚丽的发展画卷,在重庆徐徐铺展。 ▲西南铝公司,工人在生产线忙碌。(资料图片)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从“巴人巧工”到“战时脊梁” 重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我们把时间的镜头拉得更长,看清那些波澜起伏的历史性时刻。 巴渝工匠,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老的巴人文明。早在数千年前,古代巴人便以精湛的青铜冶铸和造船技艺雕琢山河,铸就了工匠精神最早的巴渝印记。“巴人巧工”声名远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890年重庆开埠,近现代工业的曙光初照山城。兵工、纺织、矿业等大批工厂拔地而起,重庆第一代产业工人应运而生。 与“忠勇、坚韧、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相契合,在中国百年的工运发展历程中,重庆工人运动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民族复兴的刻度尺上留下一道道深刻的印记。 伴随中华民族觉醒的巨大浪潮,重庆工人阶级奋勇而起,不仅在反帝反侵略、抵制洋货等工人运动中冲在前线,更以平民夜校等方式在进步工人中播下革命的火种,铸就“斗争与觉醒”的精神底色。 1925年5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开幕,宣告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成立。中国工人运动翻开崭新的一页。 次年11月,在中共重庆地委领导下,重庆市总工会正式成立。这是党领导下重庆工人长期斗争的重大成果,也是重庆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进一步提高,工人运动大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此,重庆工人运动开启新局。 抗战烽烟四起,重庆成为中国战时首都。这座英雄之城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远东指挥中心,亦成为中国大后方的工业支柱。沿海大量工厂、设备、技术人才冒着炮火自东向西大迁徙,书写了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伟大而壮阔的“内迁史诗”。 在这场被称作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重庆工人队伍以血肉之躯撑起民族工业脊梁——民生公司7000员工40天内抢运150余万人员、100万吨物资入川,116人捐躯、61人伤残;豫丰纱厂迁渝后不久被日机轰炸,千余工人奋战8个月,于嘉陵江畔石层沟壑间重建新厂;大轰炸中,工人们展现“小鬼子炸,我们就修”的骨气,水电工人冒死抢险,石工队伍开掘地下掩体,近5000人献出生命……他们于防空洞中坚持生产、废墟之上重建希望,“加紧生产、支援前线”不仅是豪迈响亮的承诺,更是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的誓言。 把光荣与豪迈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内迁而来的技术骨干与本地工匠力量汇聚,在军械制造、物资生产、市政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重庆的工业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忠勇坚韧的精神,深深烙入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融入人民的血脉。 这段烽火岁月里,重庆工人队伍始终将民族大义置于首位,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深植进大国工匠的基因中。 正是这群技艺卓越、意志顽强、为国担当的工匠,让重庆成为了战时中国的“工业脊梁”,为前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武器装备与物资保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遇见”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壮志丹青里,重庆这座英雄之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穿越历史的星空,分外绚烂夺目。 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 铺展西部工业发展的壮丽史诗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上下改天换地,开始走出苦难的岁月,开启百废待兴的建设。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规模空前的生产力西进运动磅礴展开。大批国防军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及专业技术人才,从五湖四海汇聚重庆,开启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向西部深度拓展的伟大征程。 “三线建设”——又一场史诗般的工业发展征途,不仅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产能迁移,更是一次现代工业体系、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深度重塑。在这场国家战略布局中,重庆的工业基石再次夯实强化,工匠血脉进一步弘扬传承,工匠精神与产业布局发展同向发力,进一步凝聚升华。 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工业版图中,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巍然崛起—— 长寿化工厂、四川染料厂、西南合成制药厂强化了化工医药板块实力;重庆机床厂、四川汽车制造厂、綦江齿轮厂等进一步增强机械制造实力;西南铝加工厂打造了全国重要铝材生产基地;襄渝铁路通车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所需运力。更有长安、望江、建设、空压等企业改建扩建,共同构建起门类齐全、配套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涵盖兵器、电子、造船、航天等关键领域,让重庆跃升为新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1966至1984年间,仅涪陵白涛一地,六万建设者凿山掘石,创造出举世震惊的“816”工程奇迹。“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他们以忠诚奉献共同守护共和国的重大工程,用18年的坚持,诠释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这场建设浪潮还引聚了大量科技与管理精英,引进上世纪60年代国际先进技术,显著提升重庆的科技能级与管理水平。交通、能源、冶金、兵工、建材、机械、电子、仪表、化工、轻纺等产业全面开花,推动重庆建成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高地。 至1980年,重庆工业固定资产在全国大城市中跃升至第五位,工业总产值居第七位,是全国重型汽车、大型仪表、军工、钢铁生产的重要基地,铝加工规模位居全国之首,摩托车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时间的号角在鸣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巴渝大地,开放、争先的重庆人焕发出新的蓬勃张力,重庆再度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1983年,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大城市;1997年,重庆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1999年,重庆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2007年,重庆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世界格局演变、经济形势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大势,给重庆这座城、这里的人带来阵痛和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是转型,是拥抱未来的果敢,是工匠精神的新一轮升华。 工人阶级永远走在时代前列。重庆产业的转身与蝶变,工匠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为全国的改革攻坚贡献了重庆力量。 在此进程中,重庆市工会组织坚定不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经济技术活动,支持改革、服务发展,在参政议政、权益维护、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切实成为重要社会支柱和职工利益的坚定守护者。 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从计划调度到市场浪潮,重庆一路走来,积淀下雄厚的工业基础,更淬炼出以“奉献与坚守”为内核,融“三线精神”“工匠精神”于一身的鲜明城市品格。这片热土上的劳动者,以青春和热血书写西部工业史诗,以新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的壮阔征程。 踏上新征程担起新使命 重庆奋力书写大国工匠新篇章 侧耳聆听时代的声音,有力把握时代的脉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大显身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踏上新征程、担起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这一深刻论断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 从攻克极端冻土爆破难题,到从上百亿内存碎片中精准恢复数据,再到用手工磨制的钻头在鸡蛋壳上钻孔而膜不破……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均出自重庆工匠之手。他们以极致追求诠释着何为“匠心如炬”,何为“中国奇迹”。 重庆,这片流淌着百年工业血脉、深植工匠基因的土地,正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持续深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推动工匠培育工作迈入体系化、品牌化、全域化的新阶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重庆工会组织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步,构建起“思想引领—制度保障—培育体系—服务暖心”四位一体的工匠培育新格局: 以“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体系”铸魂育人,打造10条红色工运研学线路,开展“劳模工匠进千校万企”超千场,覆盖180万人次; 以制度保障提升工匠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畅通参政议政渠道,设立“劳模工匠宣传周”,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成为城市名片; 以《巴渝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夯实根基,实施“十百千万”培育计划,7人获评大国工匠。 平台是技艺施展的舞台,更是人才奔涌的通道。重庆工会着力打造“竞赛—传承—技能”三大平台:以赛促练,聚焦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举办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1.6万场,吸引千万人次参与,“以战代练”锤炼真功;以老带新,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959个,开展技能培训6.28万场次,覆盖职工242.25万余人次,“师带徒”让绝活薪火相传;以学提质,已组建5个产教融合联盟,吸纳258家成员单位,帮助26万名产业工人技能学历“双提升”。 在“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组织工匠深入车间,覆盖2490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946项;“渝工创新”数字化平台正式运行,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200个“五小”创新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万—5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工匠不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创新攻关的“领头雁”。 如今,“数字工匠”“智能工匠”正成为重庆产业大军的主力。他们掌控智能生产线、攻关“卡脖子”难题、引领绿色制造,代表了中国制造的高度和未来,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两江奔流,青山巍峨。大城与工匠,相互成就、彼此滋养、双向奔赴。这座城市,以历史积淀致敬工匠,以完善制度拥抱工匠,以广阔天地成就工匠;巴渝工匠,则以技艺赋能城市,以精神点亮时代,以创新引领未来。 百年工运,风起云涌;工匠精神,生生不息。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花落”重庆,这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拥抱。 薪火相传,使命在肩。新征程上,重庆将继续厚植工匠精神、完善培育体系、搭建更大舞台,让更多大国工匠从这里走出,为制造强国、民族复兴贡献新的重庆力量。 原标题:大国工匠 重庆画卷 编 辑:柏雨欣 校 审:宋 宇 总值班:杨 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