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宜居、更智慧、更具韧性,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必答题”。在重庆,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正深入推进,目前已累计建成“清水绿岸”河段400多公里,海绵城市项目超过2000个。 走进盘溪河两江新区河段的百林公园,湖水波光粼粼、两岸郁郁葱葱,不少市民正在这儿锻炼、休憩。作为我市“清水绿岸”工程重点治理的20条河流之一,盘溪河经过系统治理,已从居民们曾经避之不及的“黑臭河”,蜕变为如今的亲水休闲“宝藏地”。 一位市民说:“现在水质确实比以前好很多了,很清亮,看起来人的心情很舒畅。” 一位市民说:“绿化也做得很好,很多人来这边锻炼。” 重庆华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萌说:“对周边的管网,大概有0.5公里左右的管网去进行了修复,14个问题排口进行了整治,2万多平方的水域做了水生态的修复,整个盘溪河流域稳定达到了准Ⅳ类的水质。” 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海绵城市理念也不断落地。在渝北区仙桃数据谷,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海绵城市生态系统,让园区像海绵一样会“呼吸”。 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全物业工程部部长周洋介绍,他们积极融入“海绵”理念,通过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海绵细胞”,串联地块、道路、公园水体,由点及面联结成片,形成一个海绵示范片区。 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海绵办专业负责人陈儒荣告诉记者,收集周围道路和屋顶雨水进入云湖,将云湖升级为雨水调节塘,发挥其公共海绵的作用,自然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周边景观的浇洒,整体实现园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25毫米以下降雨不外排。 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我市积极探索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实践路径,累计建成建筑小区、工业厂区、城市公园、城市道路等海绵项目2055个,全市达标排水分区535个,达标面积约845.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比例为46.2%。与此同时,?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次级河流全流域治理,已累计建成“清水绿岸”河段400余公里。 市住房城乡建委排水管理处处长吴鑫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巩固清水绿岸整治成效,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贡献住建力量。 原标题:重庆新闻联播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重庆提速建设美丽城市 编 辑:柏雨欣 校 审:宋 宇 总值班:杨 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