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炮局1862”逆流时光 文/叶川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如火焰般燃烧。那一抹如血的残阳,在时光流转与历史荣光中熠熠生辉。它穿透层云,照亮天际,也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嘉陵江畔——一片既神秘又厚重、既孤独又时尚的建筑群。 它特立独行,像一位历经百年风霜的勇者,凝望远方的山河;又似一位满怀哲思的诗人,向岁月静静诉说属于它的时代故事。 我称它为——“洋炮局1862”。 这是几经思索、反复斟酌之后,最终落定的名字,也是我心中最具历史重量的命名。我有幸与大多数人不同,自项目策划之初便一路参与、见证它的诞生与成长。它如同自己哺育的婴孩,一步步走来,跌宕与期盼交织,终于成为巴蜀文化走廊上的重点工程、重庆市的核心文创项目。 1862年,正值洋务运动风起云涌。晚清重臣李鸿章于上海创办“松江洋炮局”,这不啻为清政府乃至整个中国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兵工企业,曾制造马克沁机枪等著名武器,成为中国近代兵工生产的摇篮。自那时起,中国迈入了机械化兵工的时代。在奔腾不息的时间长河中,它如一座不倒的丰碑,镌刻着近代中国的历史与荣光。而坐落于江北大石坝、嘉陵江畔的这片土地,也因这段渊源,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非凡的文化气质。 漫步嘉陵江边,清风徐来,拂过这座兼具光辉与古老、荣耀与危机的城市。自秦时张仪筑城开始,重庆便流淌着不屈的血液,谱写英雄的史诗。 抗战时期,南京陷落,湖南株洲炮兵研究所奉命西迁,最终扎根于忠恕沱这片忠烈之地,成为第十兵工厂。它与二十一兵工厂(即后来的长安集团)等数十家兄弟兵工厂一起,共同铸就了轰轰烈烈的抗战兵工史诗,开启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在这里,无数工人与百姓为抗战倾注汗水与热血。他们既要克服物资极度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现实,又要时刻面对日军飞机无差别地狂轰滥炸。“重庆大轰炸”导致数十万人无家可归,逾三万军民死伤——这是日军在这座城市犯下的深重罪孽。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每个人心中对和平的珍视。我们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更懂得珍惜。 “我只想和你一起逆流时光,在洋炮局1862。” 参与项目策划的第一天,我写下了这句至今仍让自己心潮澎湃的句子。 在这里,我想和你逆流时光,重新抬起那些指向苍穹的重型巨炮,向猖狂的侵略者猛烈还击…… 在这里,我想和你逆流时光,穿梭于密如蛛网的防空洞,带领人们躲避敌机一次次俯冲扫射…… 在这里,我想和你逆流时光,在皎洁的月光下,像每一个平凡的市民那样,陪伴不知明天是否依然存在的家人…… 在这里,我想和你逆流时光,走在生机勃勃的重庆街头,上演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话剧,传递“越炸越强”的信念与勇气…… 在这里,我想和你逆流时光,于战火纷飞的大街小巷,拥抱一段被历史永远铭记的青春与爱情…… 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承受着深重的痛苦。战争野蛮地摧毁了他们的生活,打破了他们本应有的宁静与美好。但他们又是坚韧的——在烽火连天之中,他们以同仇敌忾的意志,共同见证这座城市的惊心传奇与不屈精神。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嘉陵江畔的忠恕沱重回人民手中,成为这座英雄城市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之一。 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工厂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中砥砺前行。工人们团结拼搏,使这里成为重庆三线建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历史的接力棒再次传递到人民手中。顺应时代大潮,这片土地上的工厂转型生产民用汽车发动机。1984年11月,第一批汽车挂彩出厂,人们欢庆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微型汽车时代的重要突破。 1995年,江陵厂与抗战时期的兄弟单位长安厂(原二十一兵工厂)合并,携手进军民用汽车领域。此后二十多年,一款又一款经典车型从这里驶出,穿梭于中国的大街小巷。奥拓等车型,更成为一代重庆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出行符号。 历久弥新。 当这片热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嘉陵江两岸随着城市飞速发展,步入重要的历史阶段。“洋炮局1862”被确立为国家级兵工主题文创园、成渝双城文旅走廊重点项目、江北区重点旅游目的地,更是重庆市重要的兵工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市更新文旅地标、潮流生活打卡点。 毋庸置疑,洋炮局1862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众多市民期盼着她早日亮相,期待她以华丽姿态走入大众生活。历经多年修缮与打造,2024年“五一”,她正式开街。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结合重庆独特的山、水、洞资源,项目实现了老旧厂房与防空洞的改造更新,引入文创、办公、影视、娱乐、餐饮、酒店等多元业态……成为影响重庆市民时尚生活的文化新地标,一幅难得一见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山水立体画卷。 青砖乌瓦,斑驳厂房,树木苍翠,曲径通幽,陡崖峭壁,风景绝美。立于江岸,既可远眺渝中半岛层叠的山城美景,也可迎着夏日晚风,静赏极致的江畔风光。 人们保留了它旧日的模样,这是它的幸运;人们又赋予它崭新的面貌,这同样是它的幸运。在这里,我们既能聆听、感受它珍贵的历史回响,又能融入当下最前沿、最时尚的奇幻魅力。 这既是它的蜕变,也是它的魅力。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望峥嵘往昔,看嘉陵江水静静东流,仍能深切感受到先辈的热血付出和一个民族在侵略中绝地抗争的荣光。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位重庆人应当铭记的法则。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更加珍惜和平来之不易。 那一刻,我再次写下这句百感交集的告白: “我只想和你一起逆流时光,在洋炮局1862。”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