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瞭望|摩博会背后的重庆叙事

2025-9-22 14:13 |来源: 重庆瞭望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金秋时节,引擎的轰鸣声再次响彻山城。

9月19日至2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如约而至。这不仅是一场全球瞩目的产业盛会,更折射出重庆这座“摩托之都”与“制造重镇”双重身份下的光荣与梦想、现实与求索、激情与期待。

当嘉陵江的风掠过滨江路飞驰的机车,当摩友们的热情与山城的烟火气交织升腾,我们不禁要问:走过二十三载风雨的摩博会,于今日之重庆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又将如何驱动这座城市在全球产业变革的赛道上,骑向一个崭新的未来?

▲9月20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现场人山人海。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摩博会加速释放会展经济的“乘数效应”。

摩博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摩托车行业盛会,备受瞩目。对“摩都”重庆来说,这绝不是一本简单的经济账,而是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协同创新的聚合器。

摩博会是拉动内需、激活消费的强劲引擎。摩博会早已超越了传统展会的范畴,演变为“产业+文旅+消费”新场景。成千上万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摩托车爱好者、厂商、经销商、媒体人涌入重庆,其产生的“流量”迅速转化为“留量”和“消费量”。酒店、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迎来了周期性高峰,消费链条也被激活。

更为重要的是,摩博会通过展示前沿产品、引领消费潮流,持续激发着市场的潜在需求。从万元代步小跑到公升级性能猛兽,从复古巡航到新能源电摩,全品类车型在摩博会闪耀登场,无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骑行老炮,都能在摩博会找到心爱的车型。这正是重庆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以特色会展经济催生新消费热点、产生连锁经济效应、撬动大市场的生动实践。

摩博会是链接产业、巩固生态的“链主”平台。摩托车制造是典型的离散型工业,由众多独立但又环环相扣的零部件组装而成。摩博会的意义,远不止于整车厂的“T台秀”,它更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将全球的顶尖品牌、设计师、工程师和供应链企业吸引在一起,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商业合作,推动摩托车产业链协同发展。

展会带来的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有力推动重庆摩托车产业协同与集群发展,进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不仅巩固了重庆作为摩托车产业高地的“基本盘”,更在无形中编织了一张更具韧性和活力的产业生态网。

可以说,摩博会是观察中国摩托车产业生态的一个绝佳窗口和产业风向标,在推动重庆高端摩托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9月19日,参展商在摩博会现场了解国产新能源摩托车性能数据。记者 陈诚 摄/新华社

摩博会揭示重庆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

如果说摩博会的火爆人气是“面子”,那么其背后所揭示的产业转型,则是更值得关注的“里子”。

在这场盛会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和性价比的“重庆制造”,而是一个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重庆智造”新范式。

历史的荣光与时代的考题。作为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摇篮和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出口基地,重庆傲视群雄,40多家整车厂、400余家零部件企业在此扎根,铸就了年产1000万辆整车、2000万台发动机的庞大体量。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全球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单纯依靠规模和成本优势的传统路径已难以为继。如何摆脱中低端市场的“红海”竞争,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这是时代对重庆摩托车制造业提出的新考题。

应对大考,数字化转型是关键的破局之举。近年来,重庆出台一系列举措支持摩托车产业向高端化、新能源等方向转型。今年7月印发的《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提速重庆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到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当前,重庆摩企正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比如,宗申集团致力于打造“高端摩托车产业大脑”,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乃至用户服务的全过程。这使得摩托车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也让预测性维护、质量精准追溯等智能应用落地生根。

事实上,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数据价值的挖掘。以入选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的隆鑫通用为例,其通过重构产业生态的战略基础设施,最终实现从单一制造商转型为产业生态组织者与数据价值运营商,引领行业进入“可信数据驱动”的新竞争维度,打造出可复用的“摩托车产业数字化范式”。这正是从重庆摩托车从“制造”到“智造”最关键的一跃,其核心是从依赖“机器的力量”转向驾驭“数据的力量”。

▲9月19日,摩博会现场,观众在体验重庆企业珠峰钇动力科技的“黑武士”。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摩博会成为重庆摩托车文化的“金名片”。

摩博会除了全新技术的首发、全新产品的展示,更是一个属于所有摩托车爱好者的文化节,有着鲜活的、流动的、充满生命力的摩托车文化充盈其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摩友们在这里相聚,路上随处可见各地车牌的骑行车队,大家不分彼此,分享着骑行路上的趣闻乐事,交流着对摩托车的热爱。这种文化与重庆独特的城市气质深度捆绑、炽热交融,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

山城地貌与骑士精神的天然耦合。重庆这座建立在山地之上的“8D魔幻都市”,独特的山城地貌,高低起伏的道路和数不清的弯道,为摩托车骑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穿梭于钢铁森林中的立交桥,驰骋在风景如画的滨江路,每一次压弯、每一次加速,都是与这座城市的互动与对话。这种独特的骑行体验,孕育了重庆骑士们不畏挑战、热血担当、自由不羁的精神力量——北碚山火肆虐,数千骑手身负背篓毅然逆流而上;蛇年春晚重庆分会场,张雪机车身披红绸如烈焰般驶过千厮门大桥;“慢捣骑士联盟”成立,成为蓝天救援队旗下的线下招募窗口,助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从硬核工业城市到文化“软实力”的升华。曾几何时,摩托车文化在一些城市被边缘化,甚至与“负面”标签挂钩。但重庆却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让机车文化生生不息,为重庆这座硬核的工业城市注入了时尚、动感和潮流的元素,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和文旅吸引力。

本届摩博会,重庆用众多精彩纷呈的活动打造专属的城市机车嘉年华:设置机车主题无人机展演,让摩友充分感受世界级大展带来的活力与中国摩托车之都的热情;精选山城巷、重庆工业博物馆、汽摩赛车场等11个具有重庆文化特色的骑行打卡场景,开展山城坝坝宴、机车音乐会、特技表演等主题活动;“中国摩博会城市热力图”同步上线,登陆合作商家220家,覆盖1511家门店,将摩友狂欢延伸至整座城市,构筑出一幅融合机车文化与城市文旅的生动场景。

文化与治理的平衡艺术。任何一种城市文化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对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考验与挑战。如何兼顾摩友们的骑行自由与城市交通的安全有序?如何让机车的轰鸣与巴渝山水和谐共鸣而非噪音扰民?这些无一不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格局。

在不少地方搞“一刀切”禁摩时,重庆选择用规则代替禁令,用引导代替限制。“有牌证、戴头盔、限两人、靠右行”十二字铁律被严格执行,既保障了骑行安全,也让摩托车有了合法的路权,让文化在规则的框架内绽放,让激情在理性的道路上驰骋。这本身就是现代化城市治理水平的体现,也是“摩都”重庆独特的管理密码。

▲9月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现场表演,吸引众多观众。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摩博会助推现代化新重庆驶向美好未来。

透过摩博会这扇窗,我们不仅看到了重庆的现在,也能感受到重庆摩托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脉动。

绿色赛道的新征程。在“双碳”目标下,交通工具的电动化、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电动化、智能化摩托车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重塑摩托车出行格局。在本届摩博会上,新能源摩托车、电动化解决方案已成主流。

对重庆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巨大的机遇。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重庆完全有能力在电动摩托车这一新赛道上抢占先机,从传统的“燃油动力心脏”供应商,转型为“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核心技术策源地,从而实现产业的再次跃迁。

融入智慧城市的大棋局。与汽车终将进化成智能移动空间类似,未来的摩托车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出行工具,而是融入智慧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一个智能产品。搭载V2X(车路协同)技术、融合高精度地图、接入城市产业大脑……这些新应用将赋予摩托车全新的价值和体验。重庆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摩托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可以与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改造同频共振,共同探索未来城市立体化、智慧化出行的解决方案。

全球坐标下的新定位。近年来,全球贸易环境极不稳定,但重庆的摩托车出口量却在一路攀升。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重庆摩托车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年行业总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国每出口三辆摩托车,就有一辆产自重庆。

除了产品出海、企业出海,产业链出海也是重庆摩托车塑造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重庆摩企赴哥伦比亚开展市场调研,深入拉美摩托车市场寻找商机。重庆摩企正在以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

那一声声轰鸣,是工业时代的回响,是深嵌在城市毛细血管中的脉动,更是智能时代的序曲。它提醒我们,一座伟大的城市,总能在传承与创新、硬核实力与柔性文化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

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当前,重庆这座永不缺乏激情与活力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驾驭着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骑向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而我们,有幸成为这一壮丽征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原标题:摩博会背后的重庆叙事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