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来,重庆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改革全面发力,如今中心城区91个“圈”已率先达标,各区县正全力推进第二批建设。这场以文化赋能民生的改革,正通过理念升级、设施完善、服务提质、数字赋能的多重实践,让优质文化资源走进群众生活,为超大城市治理注入温暖的文化力量。 理念先行:以需求为锚,绘就科学建设蓝图 重庆将“按需配置”作为核心原则,通过抽取每个“圈”10%人口规模作为样本,系统开展人口结构、设施现状摸底与群众文化需求调查,精准掌握基层文化供需“晴雨表”。在此基础上,《“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指引》应运而生,推动基层设施布局与服务供给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匹配”,实现设施与人口适配、服务与需求对接。 为保障改革落地见效,重庆建立起全链条保障机制:指导各区县制定个性化实施方案并储备项目,调配中央专项资金提供支撑;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估,将“群众满意度调查”列为核心指标;启动全市统一LOGO征集,收到305幅设计作品,强化品牌辨识度。同时,与“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改革紧密衔接,形成理念一致、规划同步、行动协调的发展合力。 设施织网:从“有”到“优”,均衡布局文化空间 “在家门口就能逛书房、看展览,这样的文化生活太方便了。”家住九龙坡区民主村的居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心声。重庆按常住人口“分档定标”,明确各“圈”文化设施最低配置标准,同时鼓励加密布局,通过新建、整合、共建等多种方式,让文化设施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如今,228个公共文化新空间已在91个达标“圈”中落地生根,另有76个正在推进建设。这些空间既有遍布全城、实现图书通借通还的城市书房,也有各具特色的主题场馆——九龙坡区民主村非遗小屋传承匠心,大渡口区八桥镇翰墨馆墨香四溢,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社区惠民影院光影流转,重庆高新区白市驿川剧院好戏连台。数据显示,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已达872.77平方米,较改革前增加52平方米,文化服务的均衡性显著提升。而《引导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百花齐放”推动优质文化融入高品质生活》也成功入选重庆市改革创新成果名单。 服务提质:普惠多元,打造全龄文化盛宴 “送优质文化下基层”专项行动已开展94场次,市级文艺院团的精彩演出走进田间地头;惠民电影、戏曲进乡村、非遗巡展等“七进”资源下沉,每个“圈”每月常态群文活动超6场次;“巴·掌书”进轨道交通项目覆盖8条线路、69个站点,71台借阅柜让阅读触手可及……重庆正通过多元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在服务创新上,重庆不断拓展文化服务的边界:江北区试点“信用+阅读”,让借阅更便捷;市群艺馆推出优惠收费的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110个公共文化服务“百强”品牌在91个“圈”中崛起,渝中区“乐响渝中”、大渡口区“花开的声音”、江北区夜校等活动深入人心,服务内容从传统歌舞、书画延伸至摄影、插花、茶文化、视频制作等现代领域,服务对象也从老年群体拓展至青年及全年龄段,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 数字赋能:线上联动,破解服务直达难题 “打开小程序就能查场馆、约活动,还能点单送服务,太贴心了。”市民张女士常用的“高品质文化生活”数字应用,已成为重庆文化服务的“智慧入口”。该应用已上线“渝快办”“支付宝”“微信”三大平台,构建起“逛场馆、享阅读、学才艺、观演出”等十大智慧场景,“文化地图”功能持续完善。 目前,应用已上线3.5万余个文化设施信息和超5.2万场次文化服务(活动),完成“百姓文化点单”配送1813场次。凭借出色的服务效能,该应用斩获2024年数字重庆建设“十大优秀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大赛一等奖及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让文化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可及性的跨越式提升。 展望未来:持续发力,迈向文化惠民新高度 当前,全市各区县正全力推进33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预计2025年底累计达标数量将超380个。下一步,重庆将从多维度深化改革:出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意见》,推动“市民文艺夜校”等优质项目落地;完善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标准与管理细则,推广优秀案例;储备2026年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强化资金保障;升级数字应用,实现设施、服务按“圈”归集与实时调度,做实“便捷优享”;优化人才政策,构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引领服务品牌创新。 从理念革新到设施完善,从服务提质到数字赋能,重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文化浸润城市肌理,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撰稿:陈亚娟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