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牟方根:母亲的中秋时光

2025-9-30 14:4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母亲的中秋时光

文/牟方根

“月儿圆又圆,高挂天上边;母亲倚门框,两眼欲望穿。月饼甜又甜,桂花香满院;筷子多几双,盼儿来团圆……”每到中秋时节,我耳畔就会想起《倚门望月的中秋》这首优美旋律,忆起与母亲共度的、那些特别的中秋时光。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团圆节、仲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母亲心里,中秋不仅是一个与月亮有关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与“月圆”关联的人生信仰——唯有家人团聚,才能体现中秋的圆满;唯有儿孙绕膝,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节庆!

现年77岁的母亲,出生于一个知书识礼的家庭:外公是当地有名的先生,懂天文,识地理;外婆是一位贤妻良母,不仅教子有方,更具现代女性的自信与自立。受良好家庭教育、优良家风熏陶,母亲自然地涵养出美好的品德与灵秀的才情。她心灵手巧,无论是裁布缝衣还是家常厨艺,无不精湛,将生活的寻常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在我的记忆中,从物质尚不丰裕的那些年起,我家过中秋吃的月饼总是母亲亲手制作。中秋前夕,母亲便忙开了:她先熬上一锅清亮的糖浆,冷却后和入面粉,揉成光润的面团。另一边,将去皮的花生米、核桃仁、黑芝麻、南瓜籽和葡萄干碾碎,拌上糯米粉、熟油与白糖,使馅料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待面团松弛妥当,母亲会灵巧地将它们分成小份,压扁、包馅、收口,再用自制的模具压出精美的花纹。最后,放入柴火灶中用微火慢烤,直到面皮渐渐变成均匀的焦糖色,散发出浓郁醇厚的香气,方大功告成。

母亲为这月饼取名“五仁”,寓意着我们一家五口人(奶奶、父亲、母亲、我和妹妹,爷爷因病英年早逝),如月饼中搭配的花生、核桃、黑芝麻、南瓜籽、葡萄干五种原料,风味虽各异,却在这如圆月般的饼中紧紧相依,团圆甜蜜,共聚一心。

祭月是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黄昏时分,太阳在西边落下,月亮正好从东边升起,形成“日月同辉”的壮观景象。母亲便在院子中央设下香案,将“五仁月饼”等供品一一摆好,然后点燃三炷香,躬身三拜,口中轻声祷祝:“一愿全家和睦团圆,二愿老小平安康健,感谢月神赐福,保佑世间圆满。”

祭月完毕,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吃月饼。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将最大的那块月饼掰开,递给健在的奶奶。然后才是我和妹妹。母亲和父亲则是最后。长大后我逐渐明白,这并非简单的谦让,而是家风传承的第一课:那月饼的香甜,连同“尊老爱幼”的美德,一起潜移默化,浸润在我心底。

后来,我与妹妹相继离开家乡,天各一方,为生计奔忙。母亲的世界变小了,但她对中秋的期盼却一年比一年扎得更深。

一入秋,母亲就会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今年中秋,你们放几天假呀?”

得到我和妹妹“心知肚明”的肯定答复后,母亲的节奏,便紧紧围绕着这个日子运转:尽管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月饼,她仍然坚持制作吃了几十年的老式“五仁月饼”;她还戴着老花镜,认真研究手机里不断推出的中秋菜谱;邻居送来刚摘的蜜桔,她一个个擦拭干净,细心收藏好,等我和妹妹携家人回去一起吃……

可母亲的期盼里,有时也藏着不确定因素。

记得那是2015年的中秋,因车次取消,我未能回家。第二天清早,便接到妹妹的电话。她告诉我,母亲彻夜未眠。凌晨两点,母亲仍坐在藤椅上,望着月亮,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月亮挺圆的,就是差了人……”

于是,往后的每个中秋,无论多忙,我都要携妻女赶回家中。这难得的时光,不仅是为了品尝母亲用寻常食材点化的团圆之味,更是为了共浴那轮明月,浴一身人间最清朗的念想。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网 编  杨   雪

       审 校  罗再芳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