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距离大学新生入学已满一个月,如何让大学时光不虚度?一群优秀的重庆高校学长学姐分享了他们的“成长密码”:跳出课堂,投身社会实践。 他们有的从局外人折腾成了咖啡店副店长,有的从自卑新生到销售主管,有的从“倒贴”实习到拥有理想工作…… 他们以亲身经历证明——早一步走进社会这所“大学”,并非不务正业,而是为专业学习装上“加速器”,为职业发展校准“导航仪”。 这份在真实社会环境中锤炼出的勇气、能力和眼界,正成为他们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把专业“折腾”进咖啡馆里 银开穗 20岁 视觉与新媒体专业 学弟学妹们,你们也经历过刚入大学时的迷茫吗?我同样如此。作为视觉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让我尽情“折腾”的舞台。直到在学校官网看到“咖啡椰”项目招募合作伙伴,我的心一下子被击中了! 当时,面试现场来了五六十人,团队只需要15人。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似乎没有什么竞争力。但我有个优势——性格外向,我主动和老板聊经营理念、谈学生市场,最终从局外人变成了项目组建者,还被店员内部推选为副店长。 我主要负责宣传工作,做海报、写文案、策划新品推广……这些看似与课本无关的“杂事”,恰恰成了我专业知识的“练兵场”。当课堂理论在实践中变得鲜活,我发现,原来“出圈”的秘诀就藏在这些最接地气的尝试里。 大二时,我的“战场”拓展到了每周五的“盘淘会”。支起小摊,那里就是我的新舞台。课余时间,我依然在咖啡馆兼职,感受着另一种人间烟火。 有人问我如何平衡学业与实践?我的秘诀是:把实践当成另一种学习,让时间管理成为必修课。的确辛苦,但当你把在咖啡馆学到的用户心理洞察用在专业创作上,把团队协作经验用在小组作业中,你会发现它们不是负担,而是相辅相成的翅膀。 在我看来,社会实践要趁早,不是因为能赚多少零花钱,而是它能让我尽早看清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从而更精准地投入专业课学习。回首从“咖啡椰”到“盘淘会”的旅程,我收获了副店长的头衔和兼职收入,更收获了直面挑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群并肩作战的朋友。 “倒贴”实习,为未来铺路 小蒋 21岁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我今年刚毕业,毕业前夕,我在一家餐饮企业的品牌部实习。一个月的实习补贴是500元——是的,你没有看错,500元。单算每月的交通费、生活费等基本开支,就得花1000多块。 许多朋友知道后的反应跟我预想的一样:“你是不是傻?‘倒贴’工资还去?”但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而言,实习收入的多少我并不在乎,重要的是我要有所“获”,有所“得”。 我读的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四年里学了不少知识技能:视频剪辑拍摄、文案脚本创作、新闻理论学习……但我深知,仅凭学校所学不足以解决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曾对职业规划感到迷茫:是回压力小的县城老家找安稳工作,还是留在机遇更多的重庆? 当我选择了后者,我意识到,我需要尽快从“求职萌新”转变成符合职场要求的“行业专人”。因此,这场“倒贴”实习,我格外珍惜——无论大小工作,难易事务,我都积极参与。除了完成本职工作,我还主动帮助人事部查看简历,了解用人要求;帮运营部收集数据,学习平台规则…… 我还十分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高质量的人脉是职场上的加速器,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更好机会。 而现在,我如愿在重庆中心城区找到了一份还不错并且专业对口的工作,上手速度也很快。这一切,都让我由衷感谢那段“倒贴”却超值的实习经历。 大一起步,在新闻一线加速奔跑 晓雨 20岁 新闻学专业 别看我年纪不大,但我的实习经验可能比一些大四的学长学姐还丰富。大一下学期,我就来到重庆一家新闻媒体实习,至今已一年有余,还获得了媒体颁发的“年度优秀实习生”称号。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么早就走出“象牙塔”?在我看来,新闻学是一个实践重于理论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滞后性,只有摒弃纸上谈兵,亲自实践,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出于热爱,我为自己规划了未来的职业道路,这就需要提前摸清行业,积累经验。丰富多彩的媒体活动,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不同节点的新闻策划……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高效利用时间,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之道。 实习也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短板(比如文字功底需加强)和优势(比如摄影构图比较好),让我能趁早在实习平台和学校课堂中针对性补强。 总之,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更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面性。我相信,持续历练下去,待我毕业之时,定会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和被看见的机会。 自卑新生蜕变为团队主管 张英 20岁 现代通信专业 和许多同学一样,初入大学时我也曾感到迷茫,每天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缺乏方向。为了改变,我尝试过超市促销、酒店服务等实践,但渐渐意识到这些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大一时通过学长介绍,我接触到芒果寝饰。实地考察后,我决定尝试做校园销售。 2023年暑假,我正式加入团队,从普通销售做起。2024年暑假,我独自奋战,一个月赚了6000元;今年暑假,我成为校园团队主管,带领92人的团队,个人收入突破6万元,团队销售额提升至60多万,在公司排名第三。 这两年于我而言是真正的蜕变。从独自销售时的胆怯,到现在带领团队的从容;从对产品一知半解,到能精准说出产品卖点,游刃有余地应对客户疑虑。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独立让我有了敢想敢做的底气,团队管理实战让我掌握了管理知识,公司培养让我懂得了感恩。 在实践中,我一步步克服了自卑与焦虑,变得自信、大方、情绪稳定。这些成长还促进了我的学业,让我更珍惜时间,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专业课成绩始终保持前十。 校园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唯有亲身实践,才能明白社会运转的真实逻辑。就像西安交通大学前校长王树国所言:“在真正的实践环境当中,学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实战状态下磨炼出来的。”勇敢走出舒适区,你会在探索中找到明确的方向。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赵欣怡 受访者图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