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资讯 查看内容

报人风骨 长存我心一一追忆黄铁军先生几件往事

2025-10-12 17:25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重庆新闻界泰斗、重庆晚报创始人之一黄铁军先生

一、两件小事,一生教诲

黄铁军,原重庆晚报副总编辑,分管新闻采编。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黄老师。

黄老师的知遇之恩,源于一桩桩新闻事件、一篇篇新闻稿件,恩师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毋庸赘言,单说两件令人终生难忘之事——

新闻要有大局观

重庆人民大礼堂前的人民广场,为市民熟知,近些年更是许多外地来渝游客的网红打卡点。至于这个广场的由来,年岁稍长的重庆人或许知晓,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运筹帷幄,指挥这场新闻战役的正是黄老师。

重庆直辖前夕,1996年底,市里召开两会,市政协委员、原《经济日报》驻重庆记者站的李晞曚,牵头提交了“拆除人民大礼堂围墙,修建人民广场”提案。

我把这个提案复印件拿回报社,黄老师看后连声叫好:“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我们一定要好好报道。”次日,重庆晚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人民大礼堂将“拆围墙建广场”这一重大新闻。

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此事,责成市规划局尽快拿出设计方案。设计草案见报后,黄老师特意安排报纸开辟了“我心中的人民广场”征文专栏,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供市里决策参考。

广场建设需要大笔资金,那时重庆市财政并不宽裕,市委、市政府组建专门班子,本着“人民广场人民建”的宗旨,鼓励和接受社会捐赠。捐款仪式当天,黄老师调派了数名文字和摄影记者,予以浓墨重彩报道。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成立,新建成的人民广场此前已正式开放。

新闻必须讲人性

某年夏天,市XX设计研究院一名男性高级工程师不幸离世。重庆晚报一实习生赶到现场,采访后写了一则消息,大致内容是逝者是因为承受不了生病的儿子而……

那时互联网还不发达,晚报协会成员单位每天都用传真机,相互交换本地新闻。当时“看病难、看病贵”不仅仅是社会热点,也被许多国人诟病。外地媒体转载了这则消息,纷纷来电索要后续报道。

黄老师遂指派我进行深入采访。来到事主家,我被堵在门外,无论怎样沟通,均遭婉拒。独自在楼道口蹲守了近10个小时,对方最后出来两位亲属,含蓄而委婉地透露了这场悲剧的些许“碎片”,并恳求媒体别再追踪报道。

回到报社,我努力将这些碎片进行梳理和拼接,向黄老师勾勒出这起事件的梗概:

事主系中年夫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成婚后另居他处,小儿子现年20多岁,因为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曾一度在精神疾病医院接受强制治疗。

母亲怜悯儿子,将他接回了家。然而,疯儿子一旦发病,便六亲不认地胡作非为,甚至对母亲“施暴”,这一幕被父亲撞见,从而导致了悲剧……

黄老师专注地听完后,毅然道:新闻必须讲人性!这样的后续报道我们不能做,否则会让这个悲惨家庭雪上加霜!

如今,恩师仙逝,即使我用再多的言语和词汇,都无法表达对您的追思和怀念。

安息吧,恩师黄铁军!

(邹诚)


二、我的入行引路人

1985年初,听闻将组建重庆晚报,我把几篇豆腐块文章和简历寄给您,希望能面见,拨了好几天电话,终于在办公室外的过道里与您交谈了十多分钟。之后,我很快便借调到了报社。几个月后,报社要正式调我过来,而市外贸组织处又叫我回去,安排了茶土公司办公室主任的位置。我纠结了好多天,拖着不去办手续,是您一句 “就看您自己追求的是啥?”决定了我的大半生。

那时你住在谢家湾,每天早上天刚亮你就来了办公室,晚上把我们的稿子处理完后,十点过才离开。我们说你是个永动机,精力充沛,我们都赶不上你。

几十个人的办公室,事无巨细你都要管,连废纸篓里只用了一面的稿签纸,您都会捡起来重新利用。我们一帮学生爱你敬你又怕你,给您取了个绰号“黄猫儿”!

您是我们新闻生涯的引路人,是先生,是领导,记得我顶撞了你好多回,但透过眼镜总能看到你的宽容和慈爱。

(黄小平)


三、一盏台灯,一世师恩

10月3日,噩耗传来,悲痛难抑。往事历历,点滴在心——

作为公民,他拥有高尚的人格和人品;作为长辈,他拥有宽容和包容;作为导师,他拥有学识和学养;作为领导,他拥有格局和格调;作为资深媒体人,他拥有操守和坚守。

他是川大学子,新闻高级编辑。1985年,他作为副总编辑组织并参与了重庆晚报的创刊,此后担任该职至退休(其间曾任党支部书记)。他和他的同事们为重庆晚报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激情、血性、敬业、责任;还有,报贩的偏爱和读者的口碑——曾记否,彼时,渝州正唱“晚”,福佑还福于“报”。吾辈能入职晚报,可谓三生有幸:我们这些晚报人的幸运,恰在于晚报拥有一个办实事、做正事的团队,一个有温度、有想法、有作为的向上向善的团队。而他,既融于这个团队又立于这个团队,展现出了一位学者型领导的业务素养和人格魅力——谋篇布局,提纲挈领;删繁就简,朱笔点睛;起早贪黑,几无假期;年复一年,惟见本真。嗟乎!这位如“永动机”般奔走在“编采校清”之间的领导,无愧为一报之尊、团队之魂!

他就是黄老师。也有人称他为老黄、黄总、黄老板等。他的名字叫黄铁军,这个名字值得铭记。

安息吧,黄老师!为了新闻、为了晚报,您太累了、真的太累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谨此,重庆晚报记得您,解放西路66号记得您,我们都记得您——记得那些批评,记得那些敲打,记得那些点拨,记得那些呵护,还记得晚报五层办公楼那盏最后熄灭的台灯和台灯下那笔底深情……

一路走好,黄老师!每年的10月3日,我会为您敬上一炷香,让延绵的记忆随袅袅青烟融入云天,化作永恒!

(陈纯明)


编辑:陈广庆 明爽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