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标准化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地方标准发布会上,正式通报了重庆市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并发布《重庆市地方标准第八十九号公告》和《第九十号公告》,共涉及80项新制定的地方标准。此次发布会以纪念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为契机,全面展示重庆在标准化改革与创新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鹏表示,重庆市作为全国14个改革试点地区之一,自2025年2月以来,聚焦制度重塑、流程重建、体系重构,推动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准化改革标志性成果。 压存量控增量 地方标准更精准规范 戴鹏介绍,据通报,重庆严格落实地方标准负面清单要求,全面推进现行推荐性地方标准复审清理工作。组织33个市级主管部门对1454项现行有效地方标准开展集中评估,已完成两批次废止程序,累计废止445项,清理“僵尸”标准27项,整体废止率达32.5%,有效解决了标准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 同时,严格控制地方标准新增数量。坚持地方标准的公益属性,将其限定于“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范围内。今年已完成的两批次立项中,仅批准推荐性地方标准91项、强制性标准10项,同比减少66.8%。 为激发市场活力,重庆积极推动地方标准向团体标准转化,引导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转变职能重心。1至9月,全市社会团体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达156项,同比增长92.6%,市场化标准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区域协同川渝共制“同事同标”标准 改革中,重庆创新建立地方标准文本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已对124项标准进行审查,整改问题8项,确保标准不设置不合理准入壁垒,维护统一大市场秩序。 此外,重庆市地方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功能升级,新增实施反馈、投诉举报等功能模块,1—9月平台访问量超2.2万人次,公众参与度持续提升。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重庆持续推进川渝区域协同标准化。目前已建立“分别立项、共同起草、联合审查、联合发布”的协作机制。今年以来,已联合发布2项“同事同标”区域地方标准,另有11项正在立项推进中。 双方还联合举办第五届重庆四川技术转移转化大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化官员研修班等活动,并组织50余人次标准化专家共同参与标准审查、试点验收等工作,区域标准化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发布80项新标准覆盖农业和城市治理等领域 据戴鹏介绍,重庆市地方标准第八十九号、第九十号公告于今年8月19日和9月24日分别发布,共计发布地方标准80项,涵盖五大重点领域。 其中,农业林业领域涉及38项,包括种植栽培类9项、畜牧养殖类7项、生产加工类4项、地理标志产品类5项、乡村建设治理类6项,归口单位为市农业农村委。 聚焦民生需求,构建高水平“重庆服务”标准体系。市卫生健康委发布《营养健康食堂建设规范》等10项标准;市民政局出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规范》等5项标准;市商务委制定《刨猪宴菜品烹饪技术规范》等3项特色餐饮标准;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生态物质产品碳中和实施指南》;市知识产权局推出《专利申请预审服务规范》等2项标准。 为响应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要求,市公安局发布《智能安防小区(社区)建设技术规范》等5项标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工程边坡生态修复规范》等3项标准;市经济信息委发布《自然公园生态环境智能监测技术规范》等2项标准。 此外,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战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发布《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贸易 术语》《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货物运输 术语》两项标准,填补跨境物流术语空白,助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的标准中,农业领域占比达47.5%,显示重庆持续强化乡村振兴标准支撑的决心。而智能安防、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标准的出台,也彰显超大城市治理的"标准力量"。 撰稿:张馨允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