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高质量发展之“势”看巴渝五年巨变

2025-10-20 11:05 |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十四五”期间,重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4.3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95.3万辆,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工业增加值由6991亿元提升至8912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人均GDP突破10万元。

五年来,重庆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巴渝大地活力奔涌,生机无限。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10月8日,赛力斯发布消息,今年1—9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增长势头稳健,其中问界全系累计交付突破80万辆,刷新中国新能源汽车豪华品牌交付速度纪录。

从一家寂寂无名的弹簧厂,蝶变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回溯赛力斯的崛起之路,不难发现,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招。

时针拨回到2020年,距赛力斯发布首款新能源汽车SF5已过去8个月,但市场并未激起浪花。2021年,SF5两年累计销量不到1000辆,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排在一百名开外。

彼时,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座舱等新技术、新功能正在兴起,而SF5只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电车”,缺乏领先技术。

痛定思痛,2021年4月,赛力斯携手华为,踏上技术创新的新征程。

双方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接连推出问界M5、M7、M8、M9等车型,大获成功。其中,稳居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的问界M9,采用全球领先的超大型9000T压铸技术,提高了车身的整体刚度、强度和安全性能。

在智能化方面,其辅助驾驶功能借助DE-i3.0平台,可精准识别900余种驾驶场景,并根据场景调节动力系统,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在动力上,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中,综合油耗降低15%,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热效率高达44.8%,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坦言,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汽车”实现了智能电动、数字空间、智能互联等五大变革,赛力斯正通过跨界合作与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汽车智能与安全向更高水平迈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在重庆不断上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长安,新蓝鲸动力技术实现全球首创全域全场景动力解决方案,“金钟罩”电池技术提升电池安全性达到国标两倍以上;

在庆铃,氢动力技术取得突破,在国内首次完成氢能卡车跨省干线道路的实载测试,成渝两地已投放上百辆氢能源物流车……

不只是汽车产业加速崛起,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正驱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成势见效。

如今,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一,晶圆产能较2020年翻一番,柔性显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5,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蹄疾步稳。

重庆建成全球最大的氨纶单体装置和己二酸生产基地,在尼龙66全产业链上打破国际垄断,玻璃纤维产能列西部第一、全国第三,全国首款自主牌号铝合金汽车板研发成功,昆仑玻璃搭载于国产高端手机,先进材料产业提质扩能。

此外,重庆还升级打造软件信息服务等3大支柱产业,通机装备、微耕机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0%和70%,冷酸灵、重庆啤酒、涪陵榨菜等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软信产业规模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以协调发展提升区域能级

初秋的清晨,嘉陵江面薄雾氤氲,一艘千吨级货轮缓缓驶入利泽航运枢纽的船闸,约10分钟后,顺利通过船闸驶向下游。

“以前跑船,最怕枯水期,航道窄、水位浅,稍不留神就搁浅。”跑船20年的老船长张建国感慨,“现在利泽航运枢纽通了,一年四季都能通航。”

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嘉陵江曾因梯级开发不足,导致航运效率不高,受制于季节性水位变化,枯水期大型船舶通行困难,川渝水运潜力远未释放。

为打通西部水运“大动脉”,川渝两地共同出资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大项目——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从2019年动工到2025年投用,建设工期贯穿“十四五”时期。

今年3月,利泽航运枢纽进入运营阶段,嘉陵江干流四川广元至重庆朝天门段15个梯级全部连通,建成高等级航道680多公里。

“以前,从四川广元港红岩作业区出发到重庆朝天门,要半个多月时间,如今船舶过闸时间快多了,一周左右即可到达。”重庆高速航发集团利泽公司董事长张杨表示。

随着这座横跨嘉陵江的“超级工程”投用,川渝开辟了川东北、新疆、甘肃、陕西等地长途大宗物资运输通江达海的新通道,不仅改变川渝水运的格局,更有效带动沿线经济加速发展,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四五”期间,重庆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城乡融合、带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等方面持续探索,努力打造更多区域协调发展标志性成果。

双城经济圈建设跑出加速度。五年来,川渝共下一盘棋,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比如,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趁势而起,两地汇聚600多家零部件企业、300多家相关软件企业,区域本地配套率达80%。

城乡融合按下快进键。“十四五”期间,重庆主城都市区与山区库区人均GDP的比值从2020年的1.71∶1缩小到2024年的1.6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20年的2.45∶1缩小到2024年年底的2.24∶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不足70%提升到2024年的72.14%。

山区库区迈入新天地。五年来,重庆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实施“一县一策”政策,山区库区地区生产总值达7024亿元。比如,支持奉节发展以脐橙为代表的山地特色现代化产业,奉节脐橙综合产值超65亿元,全县30万果农靠着“一颗橙子”增收致富。

以绿色低碳筑牢发展底色

10月12日夜间至13日,重庆迎来降温降雨。至此,重庆电力迎峰度夏保供任务顺利完成。

今夏,重庆电网用电负荷4次刷新纪录,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较2024年最高负荷提升191万千瓦,增长率达到6.7%,在川渝、彊渝等特高压工程加持下,重庆首次实现用电高峰供需平衡。

这份“平衡”,也得益于重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效。

初秋时节,巫山海拔约1800米的山脊地带,三峡能源重庆巫山大风口60兆瓦风电项目的8台大风车日夜不停地转动,年发电量达1.1亿千瓦·时。

这些电量可满足约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年节约标准燃煤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6万吨,减排效益相当于种植450公顷阔叶林,或30万辆燃油车停驶。

“过去,巫山没有大产业,经济支柱主要是煤矿。”时任巫山县三溪乡党委相关负责人回忆,顶峰时期,全县原煤年产量超300万吨,其中三溪乡原煤年产量高峰时可达104万吨,占全县三分之一。

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深入人心,2005年起,巫山的煤矿陆续关闭,年发电量约5000万度的巫山火力发电厂也随之停运。重庆电网面临严峻考验。

开发风光电力,则为重庆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重庆的风光资源主要集中在渝东北地区,其中又以巫山等地最优。巫山年平均日照达1100小时,风速可达6米/秒以上,风能全年可利用小时数约1900小时。

近年来,巫山陆续建成青山头风电场项目、红椿风电场项目、大风口风电场项目等6个风光电项目,实现年发电量约6.8亿度。

巫山的清洁能源开发,是重庆能源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重庆16个区县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全市风光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大幅跃升。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比“十三五”末增加651万千瓦,年均增速37%,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占全市“十四五”时期新增电力装机的50%。

过去,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能源净输入的省市,一直面临贫煤、少水、有气、无油的困局,夏季电力负荷峰谷差率最大超50%。

“这五年,重庆推动新能源装机实现倍增,能源供给结构底色更绿。”市能源局局长王祖勋介绍,特别是随着“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顺利实施,重庆新能源装机已达815万千瓦、约为“十三五”末的5倍。

同时,重庆实施“燃煤替代行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全市清洁电力装机达到2074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50%,装机规模占比较“十三五”末提升11个百分点、供电煤耗下降约3个百分点。

此外,重庆能源消费“逐绿”前行,2024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比达3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时间的刻度里,潜藏生长的力量。五年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新重庆建设是共识,更是行动。站在新的起点,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继续乘风破浪,重庆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原标题:从高质量发展之“势”看巴渝五年巨变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