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文三题文/耕夫璧山公园礼赞 巴国故地,渝西新枢。璧山抱月,群园星布。昔双状元经行处,叹称“圣灯古道幽”;今者三十余园廊列,尽显“公园城市殊”。秀湖涵虚混太清,湿地织锦映重楼,枫香湖染千林醉,古道湾藏万古愁。斯城也,以园为骨,以绿为脉,以文为魂,诚乃造化与人工共酿之琼醪。 登临眺览,但见园园异趣:秀湖之澄碧若瑶池卸镜,云影天光共徘徊;湿地之潋滟如鲛绡铺陈,菰蒲鸥鹭相徘徊。至若枫香湖秋深,则赤霞接地,丹砂漫天,恍若祝融焚云落九霄;及至古道春醒,见茶马辙痕没苍苔,盐帮杵声咽空谷。更有恐龙谷探秘,儿童岛嬉春,耕读苑传薪——此非徒饰美景,实乃以生态为纸,以人文作墨,绘就当代《辋川图》。 细察其营造之妙,在乎巧借天然:陂陀起伏处,皆顺势而成景;溪涧迂回间,必因形以设栈。樱花大道幻作粉雪廊,银杏坡地翻为黄金川。尤妙者,每至华灯初上,则见水幕电影幻乾坤,音乐喷泉舞霓裳,科技与山水相谐,古典同时尚互彰。 然其深意远超观瞻。观耄耋太极推手于松荫,总角纸鸢逐云于草坪,学者辩碑于石刻,匠人传艺于坊肆,乃知此非止游观之所,实为养性之场、睦邻之域、文明之窗。昔郭熙《林泉高致》言“君子之乐烟霞”,今黎庶皆得享林泉之乐,岂非盛世祯祥? 嗟乎!三十园廊缀连成碧璎珞,八景新篇续写就青史章。公园之城者,非土木堆砌之功,乃天人合一之境。使杜工部重游,当不复叹“花近高楼伤客心”;若范希文再世,必续书“公园之忧乐后先”。璧山以城为园,以园化城,实为现代都市开新境,替生态文明立典章。 赞曰: 公园棋布拱琼瀛,碧篆云章列画屏。 欲问武陵舟楫处,璧山月映万家棂。 正山堂访茶 渝西形胜,璧山蕴玉。秀湖澄波以鉴道,云峰叠翠而通玄。有正山堂者,武夷一脉,红茶正宗。跨闽江而植嘉木,辟巴国以传妙香。其地也,轩窗纳湖光而常润,阶砌涵山气自生烟。可谓得自然之趣,合天地之心者也。 茶之为物,聚三才之精魄。承曦月以养其性,受风露而砺其魂。观夫金骏眉生,桐木关古。丹霞壤育灵根之异,琥珀汤含太朴之真。昔神农尝草启玄黄,陆羽著经分造化。乃知一叶沉浮,实藏万象;半瓯冷暖,可证三生。 煎雪烹云,非止口舌之乐;澄怀味象,乃参形神之机。看壶中烟涛初涌,恍闻武夷松籁;盏底金圈渐显,似见秀湖星辉。茶烟与云霭交飞,茶汤共湖光一色。品之则肺腑生春,思之则尘襟涤净。此非匠作之巧,实乃天道之彰也。 今观此堂,虽处市井而守拙,邻秀水以养和。焙火之功不辍韦编之绝,待客之道犹存古风之淳。昔东坡煮茗放鹤,陶令瀹茗忘言。今有堂主揖让春秋,笑对烟霞。使茶香透璧山之境,让禅意入寻常之杯。可谓既承先贤遗韵,更开后世津梁。 嗟乎!天地一壶,人生百味。茶之道,在枯荣有节;人之道,在取舍存真。愿借秀湖千顷水,来醒红尘万里心。且看茶烟起处,山水俱澄;余香留时,物我两忘。此中真意,岂在陆羽卢仝之外耶? 歌曰: 武夷星火渡云津,璧水涵香别样春。 一盏能收天地魄,品茶人是烂柯人。 注:正山堂位于璧山区秀湖公园南门 访合川钓鱼城记 诗曰: 孤城雄锁大江秋,卅载烽烟护九州。 非是崖山终蹈海,从来巴蜀不低头。 渝北形胜,三江汇流。夔门西峙而吞云浪,剑阁东延而接斗牛。有石峰拔地八百仞,悬台钓浪三千秋。此钓鱼城也!雉堞横空,截断蒙古铁骑;危旌蔽日,独撑南宋危舟。当是时也,上帝折鞭处,欧亚战云收。 护国寺前,苔痕犹镞;飞舄楼头,弹孔如眸。古井深深,曾映戍卒寒甲;炮台寂寂,尚闻惊雷裂丘。悬空寺雾,常凝忠魂泣露;皇洞阶霜,每化碧血浮沤。一草一木,皆作铮铮铁骨;一砖一石,尽为凛凛吴钩。 忠烈祠畔,松柏森森守魄;摩崖像前,烟霞缕缕缠矛。昔者王坚振臂,飞石贯日;余玠抚剑,危樯截流。卅六年孤城悬命,九万里烽火同仇。非特天险可恃,实乃人心作堠。故知社稷存亡,在民不在鼎;江山成败,重义重金瓯。 我今临绝顶,见大江东去,逝者如斯。然浩然之气,贯虹霓而不散;忠烈之风,凌星斗而长驰。渔歌起处,非惟烟波钓趣;鹭影过时,尽是铁血雄姿。此城永峙天地,岂在砖石?实乃华夏脊梁,民族丰碑! 赞曰: 云封故垒魂犹壮,雨洗残碑字更遒。 莫道钓鱼台已冷,长风日夜啸洪流。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