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重医大附三院”)血液科成功帮助一位罹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期的患者渡过治疗难关,目前已康复出院。50多岁的患者陈先生不久前专程携家人来院向血液科医护人员赠送锦旗,而锦旗背后,不仅是患者与淋巴瘤顽强抗争的生命故事,也展现了此次救治中重医大附三院在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与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 患者陈先生,5年前确诊“霍奇金淋巴瘤”,在外院接受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因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治疗一度中断。仅靠口服药物维持病情不进一步恶化。今年5月,他因反复咳嗽、气促并伴有背部疼痛,来到重医大附三院呼吸内科就诊。经首次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和进一步PET-CT检查,提示情况严峻: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脾脏、骨骼等多处浸润,高度怀疑淋巴瘤进展。为明确病变性质,在支气管镜检查下,见气管多处病灶,取活检组织初步判断为B细胞淋巴瘤(待免疫组化确诊)。 病情迅速进展,患者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血液科副主任魏霞紧急会诊后,判断其为淋巴瘤可能性大,随即转入血液科进行干预。入院后,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了CHOP方案化疗,其咳嗽、气促等症状得到缓解,血氧饱和度逐步恢复正常。后续免疫组化及骨髓检查结果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期”。 考虑到陈先生既往化疗后曾出现过严重骨髓抑制,故安排他留院观察。然而,风险还是如影随形。仅数天时间,患者出现血象明显下降,再次发生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与肺水肿加重,血液科主任张勇当机立断,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和抗感染治疗。并通过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及NGS病原学检测,明确了多重病原菌感染,医护团队立即针对性展开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患者感染逐步得到控制,从ICU转回普通病房。 但病情的考验并未结束,此后,患者又出现背部异物感伴疼痛、突发咯血,复查发现“淋巴瘤病灶进展并侵犯支气管动脉”。面对患者骨髓抑制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合并重症感染、身体耐受力极差等复杂情况,血液科主任张勇与副主任魏霞组织团队反复研讨,最终为患者制定了第二疗程的pola+BR方案化疗。 幸运的是,该方案实施后,为陈先生带来了新的转机。化疗期间,患者咯血量逐渐减少,至化疗结束后数日,咯血完全停止,整体状态明显改善,血象逐渐回升恢复正常状态,生活也实现了自理。经过后续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达到出院标准,重获健康。 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重医大附三院在淋巴瘤综合诊治方面的专业水平,也凸显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急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未来,医院将不断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